第821章
裴祈安握住她的手,温声道:“阿宁,与朕之间,何须言谢?温家是朕的岳家,更是大昭的肱骨之臣。朕所做的,不过是一个帝王,一个夫君,一个女婿应尽之本分。”
他顿了顿,望向远处湛蓝的天空,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其实,我更该谢谢温家。谢谢外祖父临终托付,谢谢父亲与二哥的深明大义。有如此贤臣良戚,是我之幸,更是大昭之幸。”
温令仪依偎在他身侧,心中暖流涌动。她知道,裴祈安此言发自肺腑。帝王之路孤独,能得如此妻族鼎力相助,且始终保持着这份难得的清醒与克制,何其不易。
翌日,裴祈安便在早朝之上,宣布了强军改制的初步构想。虽然并未明言源自温家献策,但消息灵通的朝臣们,或多或少都听到了风声。
对于裁军、募兵、轮戍之策,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赞其能强兵固本、藏富于民者,亦有忧其会削弱边防、动摇军心者。但裴祈安态度坚决,命兵部尽快拿出详案。
而关于漠北军拆分的消息,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谁都明白,这意味着盘踞漠北数十年的温家军权格局将被打破,新的势力版图将要重新划分。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望、盘算。
温慕阳雷厉风行,回到兵部后,立刻与几位心腹下属开始着手制定改制细则。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每一步都需谨慎。
而温家内部,对于即将到来的权力变动,没有人生出来半分不满,说起来他们都是太子的至亲,皇上并无兄弟手足,太子也唯有外祖家的兄弟们可以仰仗,从小他们就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护太子,护大昭,千秋万代。
在这期间,裴佑玺正式入朝观政。
裴祈安并未让他插手军制改革这等敏感事务,而是让他先从户部、工部等民生政务入手,熟悉国家运转的脉络。裴佑玺经过江南历练,沉稳了许多,处理政务有条不紊,虚心求教,很快便赢得了朝中老臣们的赞许。
他自然也十分关心军制改革和漠北军拆分之事,得了机会就跑去了公主府。拉着对裴明熙感叹:“皇姐,外曾祖和舅公他们,真是用心良苦。他们这是在为我扫清障碍啊。”
裴明熙抱着日渐沉手、咿呀学语的女儿,柔声道:“所以无染,你更要努力,成为一个贤明的储君,方能不负长辈们的期望,不负这万里江山。”
时光荏苒,数月之后,经过反复商讨修订的《大昭新军制纲要》终于颁布天下。纲要详细规定了服役年限、退役安置、募兵标准、轮戍制度以及四大镇戍区的划分与主帅选拔标准等。
消息传出,民间反响热烈。许多贫苦人家子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即将退役的老兵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军队内部,虽有一些习惯于旧制的将领心存疑虑,但在朝廷的大力推行和妥善安置下,改制工作还是稳步推进。
漠北军的拆分与重组,由温慕阳亲自坐镇,进行得颇为顺利。
四大镇戍区的主帅人选,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定了下来。其中,原漠北军副将、并非温家出身的悍将周悍,因其勇猛善战、治军严谨,被任命为北境镇戍区主帅,而温慕阳举荐罗政担任了看似不那么重要、却关乎漕运与海防的东境镇戍区主帅。雁门关主帅换成了罗政举荐的李成达,归海府主帅依旧是赵诚。
四夷主帅定下来后,百姓们开始期待征兵,因都看到了老兵退伍后给的安家费数目,贫寒之家,需要这笔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