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官员赞医术推荐入宫为嫔妃诊病(第2页)

官员赞医术推荐入宫为嫔妃诊病(第2页)

“民女不敢妄称‘高超’,愿竭尽绵薄之力,为娘娘分忧。”林薇起身,缓步走到软榻旁,先向在场的几位御医点头致意,随后在宫女搬来的凳子上落座。“请娘娘伸出手腕,民女为您诊脉。”

贤妃依言伸出右手,手腕上覆盖着一块洁白的绢帕。林薇将手指轻轻置于绢帕之上,闭目凝神感受脉象——脉象细弱且急促,间或伴有不规则的跳动,与昨日王大人的脉象颇为相似,却又隐含几分郁结之气。她心中暗自思忖:此脉象既非单纯的气血亏损,亦非单纯的肝火亢盛,倒像是长期心绪不宁,加之饮食失宜所致。

诊脉片刻后,林薇又细致地观察了贤妃的舌苔,发现舌苔薄白且腻,眼底隐现淡淡的青黑色,显然是长期失眠的征兆。她轻声询问:“娘娘近日是否常感心绪不宁,夜间难以入眠?饮食方面是否也食欲不振,甚至偶尔伴有恶心反胃的症状?”

贤妃眼中掠过一丝惊讶,连忙点头应道:“正是如此,本宫近日总觉心神不宁,夜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勉强进食也会感到心口发闷。御医们皆言本宫系气血亏虚,虽开具诸多补药,却未见丝毫疗效。”

此时,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御医忍不住开口:“林大夫,我等已多次为娘娘诊脉,确认为气血亏虚所致,然娘娘体质虚弱,难以吸收药效,故迟迟不见好转。不知你可有良策?”

林薇并未直接反驳,而是温和地解释道:“李御医所言极是,娘娘确实存在气血亏虚之症,但依民女之见,娘娘的病根并非单纯的亏虚,而是长期心绪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失眠、食欲不振。若仅一味进补,反而会加重体内郁结,适得其反。”

“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诊治?”贤妃好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几分期待。

“民女建议分两步诊治,”林薇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一步,先用疏肝理气的草药煮水代茶,以缓解娘娘的心绪郁结,每日饮用三次,每次一小碗;第二步,再采用温和的食补之法调理气血,例如用莲子、百合、小米熬粥,既易消化,又能安神助眠,避免使用过于滋补的药材加重身体负担。此外,建议娘娘每日在宫女陪同下,于长乐宫的庭院中散步半个时辰,呼吸新鲜空气,这也有助于缓解心绪。”

贤妃听完,连连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本宫深感有理。此前御医们只顾着为本宫进补,却未曾考虑到本宫心绪不畅的问题。李公公,就按林大夫所言办理,即刻命人准备草药和食材。”

“是,娘娘。”李公公迅速应声退下。那位白发御医脸色略显难看,却也无从反驳,只得悻悻地说道:“既然娘娘信任林大夫,老臣等便先观察几日,若确有疗效,再行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林薇并未在意御医的不满,只是继续叮嘱贤妃:“娘娘在饮用草药茶期间,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之物,亦应尽量减少思虑,保持心情平和,如此方能更快康复。”

贤妃微笑着点头:“本宫铭记在心,多谢林大夫。你不仅医术精湛,言语亦令人倍感宽慰。李公公,赏——”

“娘娘不必赏赐,”林薇迅速起身推辞,“为民诊治是民女的本分,能为娘娘缓解病痛,民女已深感荣幸,不敢奢望赏赐。”

贤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再坚持:“也好,那本宫便不强求。只是日后还需劳烦林大夫每日入宫为本宫复诊,直至康复。”

“民女遵旨。”林薇恭敬地行礼。

待林薇诊治完毕,李公公送她出宫。行至宫门口,李公公突然停下脚步,压低声音提醒道:“林大夫,方才在长乐宫,咱家见几位御医对你颇有微词,你日后入宫复诊,务必多加小心。不过你放心,贤妃娘娘信任你,王大人也在朝堂上为你撑腰,只要你能够治好娘娘的病,谁也不敢为难你。”

林薇心中一暖,连忙道谢:“多谢李公公提醒,民女会多加注意的。”

走出宫门,萧景琰安排的护卫立刻迎上来:“林大夫,萧公子让小的在此等候,您是否要先回医馆,还是去侯府?”

林薇抬头望向远处的侯府方向,又想起医馆里等候消息的春桃和学徒们,轻声说道:“先回医馆吧,春桃他们还在等着我。”

马车驶离宫门,林薇撩起车帘,回头望向巍峨的宫墙。第一次入宫诊病虽算顺利,却也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宫廷的复杂——既有贤妃的信任、李公公的善意,也有御医的轻视与潜在的暗流。她明白,接下来每日入宫复诊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但她并不畏惧。手中的医箱里,银针闪着微光,仿佛在提醒她医者的初心;脑海中,萧景琰的叮嘱和春桃的担忧化作温暖的力量,赋予她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她轻轻握住医箱的提手,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宫廷环境多么复杂,她都要坚守医术,专注诊病,不仅要治好贤妃的病,更要平安度过这段入宫的日子,早日回到熟悉的医馆,回到那些需要她的百姓身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恐怖女主播
吞鬼的女孩恐怖女主播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