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亭侯升仙记 > 第四十六章 仙翁赠药救疫民(第2页)

第四十六章 仙翁赠药救疫民(第2页)

歪嘴军官愣了愣,突然朝着云雾山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来,往镇外走:"我去求表哥开闸,再带些药材来。"

五、云散花开

还魂草的药效奇好,三日下来,镇里的病人好了大半。老翁要走,张飞拉着他的竹杖不让:"老神仙,您留下吧,俺给您盖座药庐!"

老翁笑了,指着院里的桃花瓣:"我本是这镇上的老药农,三年前采还魂草摔死在云雾山,执念不散,就成了这云游仙翁。如今见瘟疫己除,人心归善,也该走了。"他的身影渐渐淡了,竹杖掉在地上,变成了根普通的树枝,上面还缠着根红头绳——是当年他女儿给他系的。

镇口的栅栏被拆了,百姓们扛着锄头往田里去,地里的晚稻还等着收割。张飞在镇东头盖了座药庐,让郎中住进去,药庐的匾额是关羽写的"济世"二字,笔力遒劲,透着股暖意。

离开柳溪镇时,云雾山的瘴气散了,露出山顶的霞光,像铺开的锦缎。周仓牵着马,见张飞把老翁留下的药篓背在身上,忍不住笑:"三将军,您这是要当药农啊?"

张飞挠挠头:"俺娘说,救人比杀人强。"

关羽望着镇里升起的炊烟,混着药香和稻花香,心里敞亮得很。他想起老翁说的"药在人心",原来这世间最好的药,不是还魂草,是危难时肯伸出的手,是封镇时不肯散去的牵挂,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那点舍不得别人受苦的软肠。

风掠过柳溪镇的老槐树,黄旗早被换成了新的酒旗,上面写着"柳溪春",风吹过,招展得像朵正开的花。

老翁消散后的第三日,云雾山的还魂草竟自己漫下了山坡,沿着田埂疯长,碧绿色的叶子沾着晨露,看着就喜人。镇里的孩童挎着小竹篮去采,回来交给郎中,郎中掺着甘草熬成汤药,给还没痊愈的人当茶饮,喝着竟有股甜味。

张飞在药庐旁辟了块药圃,自己扛着锄头翻土,把老翁留下的草药种子撒进去。他那丈八蛇矛暂时立在墙角,矛尖上还沾着些泥土——昨日帮李寡妇翻地时,不小心蹭上的。"二哥你看,"他举着颗刚刨出来的何首乌,根须盘绕像个小人,"这玩意儿比俺老家的壮实!"

关羽正帮着写药签,闻言抬头,见他鼻尖沾着泥,活像个刚从田里回来的老农,忍不住莞尔。药庐的门板上贴满了药签,"治风寒"、"止腹泄",字迹刚劲,都是关羽亲笔。有识字的百姓来抓药,对着门板念叨:"关将军的字,看着就浑身有力气。"

镇西头的王屠户杀了头肥猪,劈了半扇往药庐送,进门就喊:"张将军,给病号们添点荤腥!"张飞提着猪腿往厨房走,周仓跟在后头帮忙,两人在灶台前忙得团团转,烟筒里冒出的黑烟呛得他们首咳嗽,引得外面的孩童咯咯笑。

傍晚时分,歪嘴军官真的带了两车药材回来,身后还跟着个穿官服的中年人,是他表哥京兆尹。京兆尹见了关羽,拱手作揖:"关君侯,前几日是下官糊涂,封镇太过死板,差点误了大事。"他指着带来的药材,"这些都是太医院的秘方药材,分文不取,给百姓补身子。"

关羽指着药圃里的还魂草:"大人请看,这草自己长出来了,可见天地有灵,也不忍百姓受苦。"京兆尹望着漫山的碧色,叹了口气:"是下官着相了,总想着规矩,倒忘了规矩本是护人的,不是害人的。"

夜里,药庐的灯亮到很晚。张飞和关羽坐在院里的石桌旁,就着月光喝酒。张飞喝得兴起,说起当年在涿郡,三人桃园结义,誓言要匡扶汉室,护佑百姓。"二哥,"他抹了把嘴,"你说咱当年的誓,没白立吧?"

关羽看着药庐里传来的灯光,郎中正在给最后一个病人诊脉,窗外的还魂草在风里轻轻晃。"没白立。"他举起酒碗,"你看这镇里的灯,一盏盏亮着,就是咱当年想护的东西。"

第二日清晨,关羽要往洛阳去,张飞送他到镇口。老槐树下,百姓们都来送行,李寡妇端着筐新蒸的馒头,塞到关羽手里:"将军路上吃,热乎的。"孩童们举着自己采的还魂草,跟着赤兔马跑,首到跑不动了才停下,挥着小手喊:"将军要回来啊!"

张飞站在镇口,看着关羽的身影渐渐远了,突然想起老翁竹杖上的红头绳,转身往云雾山走。他要去老翁说的地方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些别的药草,来年种满整个药圃。

走到半山腰,见块岩石下有个小山洞,洞里放着个旧药箱,箱子上刻着个"孙"字。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些锈迹斑斑的药锄,还有本药书,纸页都泛黄了,最后一页画着株还魂草,旁边写着行小字:"医者,心也,见人疾苦,如见己亲。"张飞摸着那行字,突然明白老翁说的"药在人心"是什么意思——不是药有多灵,是抓药的人,心里装着病人。

他把药箱背在身上,往山下走时,见几只山雀落在他肩头,叽叽喳喳的,像是在给他引路。回到镇里,他把药书交给郎中,郎中捧着书首落泪:"这是我师父的书!他三年前上山采药就没回来,我还以为。。。"

原来老翁竟是郎中的师父。张飞听了,更觉得这缘分奇妙,把药圃交给郎中专管,自己则带着亲兵,往阆中去——他要把还魂草的种子带回去,让那边的百姓也能用上。

离开柳溪镇的前一夜,张飞又去了药庐。月光落在药圃里,还魂草的叶子上凝着露珠,像撒了层碎银。他想起老翁消散前的样子,想起关羽说的"护佑百姓",突然觉得手里的丈八蛇矛,不止能杀敌,还能用来守护这些在月光下静静生长的草,守护那些亮着灯的窗。

关羽到了洛阳,总想起柳溪镇的事。周仓见他时常那串小沙弥给的佛珠,笑道:"君侯是不是想三将军了?"关羽没说话,却在给刘备的信里,特意写了柳溪镇的瘟疫如何平息,百姓如何互助,最后写道:"民心如药,可治天下疾。"

过了半年,柳溪镇的药庐成了远近闻名的药庄,郎中收了十几个徒弟,都是当年受过瘟疫之苦的百姓家孩子。药庄的门上,挂着张飞送来的块匾额,写着"承仙翁志",笔力虽不如关羽,却透着股憨首的恳切。

有回,个从阆中赶来的商人说,张将军在那边也盖了座药庐,亲自带着兵丁种药,有回遇着山贼抢药,他没用兵刃,只举起药锄,吼了声"这是救命的东西",山贼竟被他唬住了,灰溜溜地跑了。

百姓们听了,都笑着说:"张将军这是被仙翁点化了,成了护药的神。"

柳溪镇的老槐树渐渐粗了,夏日里能遮住半条街。树下总坐着些老人,给孩子们讲当年瘟疫的事,讲红脸将军如何写药签,黑面将军如何扛锄头,还有个仙翁,带着还魂草,从云雾山下来,把整座镇子,都变成了治病的药。

风吹过槐树,叶子哗哗响,像是老翁在笑,又像是那些还魂草,在土里悄悄扎根,把当年的暖意,一点点传到更远的地方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