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半甯那急不可耐的样子,程煜不禁觉得好笑,同时想起自己之前在小玉面前的时候,恐怕也是这副德行。
招手喊过来一名军汉,程煜道:“这位兄弟,劳烦爬到那假山顶上去。”
虽然不明就里,但这名军汉本就跟程煜相识,今日这么大的阵仗又全是因他而起,自然无需赵半甯多吩咐,将袍子的前后裾撩起来在腰间,二话不说就爬上了假山的山顶。
“你晃晃假山的那个尖儿。。。。。。”程煜手指之处,军汉立刻伸手尝试。
“诶,会动诶,这个尖儿跟山体不是一块。。。。。。”
听着军汉惊讶的声音,程煜微微一笑,看了赵半甯一眼,道:“你将那个尖儿往上拔起。”
随着军汉的动作,程煜走到假山前方,伸手那么轻轻的一推。。。。。。
赵半甯仿佛在欣赏一出大型近景魔术一般,眼睁睁的看着程煜把那庞硕的假山只用一只手就轻轻的推到了一旁。
他情知这是假山有鬼,连忙抬头望去,只见那军汉手中擎着假山的山尖儿,下边连着一根黑黢黢的铁棍。
“嘿,这东西有意思啊,底下怎地是一根烧火棍。。。。。。哎哟。。。。。。”假山上的军汉正好奇的喊着呢,万万没想到程煜推动假山,他脚下微微一晃,连忙抱住山体,这才没有摔落下来。
稳住身形之后,军汉不由得有些尴尬的抱怨:“我滴个乖乖,这个假山居然会动。。。。。。不过,我说程头儿,你下次有什么要搞的,阿能先打个招呼啊?我差点儿从这个高头摔下去。”
程煜笑呵呵的委屈不已的军汉拱了拱手,然后对赵半说:“看见了没?这就是你要找的洞。你还带了绳索啊?”
赵半甯走到地洞前,来回转了三圈,赞叹不已:“这尼玛要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假山居然轻轻一推就动了,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地洞。这有多深啊?我感觉完全看不到底呢?”
“这个地洞的底部,到地面差不多接近十一丈了,但这远不是地洞里头最深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是里头少讲也有十六七丈以上,但还有很多我没有探到的地方,所以我也没办法确定的告诉你,这底下到底有多深。”
“十一丈啊?”赵半甯暗暗咋舌。
也别说古人没见识,受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古代建筑极少有超过十丈的。明朝的尺寸和现代已经非常接近了,一只差不多是三十二厘米,十丈就是三十二米,这放在现代社会,那也是十层楼都不止的高度。而在明
朝中叶时期,无论是从地面上往上建,还是往地底下挖,那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工程浩大还在其次,最主要是有许多的技术问题很难解决。
古代的墓葬,宋代之后几乎不超过两米,唐朝之前比较深,可著名的西汉马王堆,深度也才十六米,换成明朝的建制那也就是五丈的样子。
是以在这翠玉小馆的地下,出现一个人工挖掘,深达十多丈的地洞,对于赵半甯这种古代人来说,那绝对是极为剧烈的冲击。
换成普通人可能还没什么概念,但对于赵半甯这样的军人来说,他非常清楚,他们攻打或者防守的城墙,高的也就五丈,大部分连四丈都不到,甚至有些不主要承担城防功能的城墙,仅有一丈多高。
更为直观的解释,就是明朝BJ的故宫,其最高的建筑,连同台基也不过三十五米,换算成明朝的建制,还不到十一丈。
“这都是挖出来的?”赵半甯难以置信的问。
程煜点点头,说:“至少从这里下去,深达十一丈以上的整个地洞,都是人工挖掘形成的。不过,到了底下更深的地方,却是依据地形进行的改造,没有那么夸张。”
“地形改造?这地下不都是土,能改造个什么倒头东西啊?”赵半甯很是不解,这就是古今人类的知识差距了。
程煜笑了笑,耐心的解释说:“地下会有河流,这事儿你知道吧?”
这个赵半甯还是知道的,作为一名识字且读过一些书的军事将领,尤其是驻守过边疆,跟外族打过无数场仗的将军,他当然知道在野外行军的时候,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河流,尤其是在北方戈壁地带,很多时候都需要通
过地表的一些植物去判断,地下是否藏有水源。而那些水源,就是地下流经的河流。
“废话,老子带兵打仗,要是连这个倒头东西都不知道,手底下的兵不全渴死的啦?”
“地下有河流,自然就会形成空间相当可观的溶洞,地下河小些的,那些溶洞可能只能容纳一个趴伏的人,但遇到地下河比较大的,那里头也是可以肆意奔马的。”
这是赵半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体系,他张大着嘴,说:“能有那么大的地下空间?我们走在上边,那个洞不会塌下去嘛?”
“只要不过度采集地下河的水资源,就不会塌。这个涉及到很复杂的地理知识,我跟你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总之,这个地洞下方,连接的地下河,就是我讲的可以奔马的那种。你不要觉得难以置信,等刻儿你下去看一眼就
全都明白了。而且,我告诉你,你不要以为这个能奔马的地下河溶洞通道就很大了,在西南,有些地下河,尤其是在山体之下的地下河,那里头能让画舫在里头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