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外科教父 > 1056章 微型机器(第2页)

1056章 微型机器(第2页)

几天后,省卫健委召开专项审查会议。蒲咏志和杨平分别出席,各自面对不同的专家组。

“我们不是在破坏现有体系,而是在尝试建立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新体系。”蒲咏志在会上冷静地陈述,“如果连这点探索的空间都没有,那么医院永远只能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

他的发言引起了专家组的深思。随后,杨平也详细阐述了PBL教学模式的设计逻辑、试点数据以及国际经验。

“这不是一场颠覆,而是一次进化。”杨平说,“医学的本质,是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连一点创新的空间都不给,那就等于放弃了未来。”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响起一阵掌声。

审查结果公布:两项改革计划均通过审核,继续推进。但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

风波暂歇,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蒲咏志回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他站在天台上,望着远处城市的灯光,心中涌起一丝疲惫,却又充满斗志。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被人盯着。”他轻声自语,“但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不能停下。”

与此同时,杨平也在整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张林和小五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的第一阶段,初步验证了变异机制的稳定性。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确认这种环境因子的影响,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杨平看着实验数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将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课题。”张林说,“涉及遗传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

“那就去争取更大的合作机会。”杨平点头,“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也有能力引领这样的研究。”

夜色渐深,医院的灯光依旧明亮。在这场医学变革的浪潮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未来铺路。

而蒲咏志和杨平知道,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蒲咏志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医院里依旧灯火通明的几间实验室和病房。夜风微凉,吹得窗帘轻轻飘动。他的思绪却沉重如铅。

刚刚接到消息,省卫健委对附四医院改革计划的专项审查将在下周启动。这次的重点,是针对他提出的“开放科研平台”项目。这本是他推动医院学术自由、激发医生科研热情的核心举措之一,但如今却成了被质疑的对象。

“蒲院,顾副院长那边动作很快。”小林低声说道,“听说他已经提前向省里几位领导做了汇报,称我们的改革存在‘制度风险’。”

蒲咏志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顾君浩不会善罢甘休。自从那次匿名举报信事件后,这位老对手就一直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小林有些愤怒地问。

“他们怕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失去控制权。”蒲咏志语气平静,“一旦资源分配不再由管理层垄断,他们的权力就会被稀释。”

“那我们怎么办?”

蒲咏志沉默片刻,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厚厚的报告:“让数据说话。我们必须在审查会上,拿出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这项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与此同时,南都医大临床医学院的课程改革也在持续推进。杨平带领团队完成了PBL教学模式的阶段性试点,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目前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都有明显提升。”杨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展示数据,“虽然基础知识掌握速度略有下降,但整体应用能力远超传统教学班。”

“问题是,这些成果能不能说服那些保守派?”一位年轻教师担忧地问。

“关键是要让他们看到趋势。”杨平坚定地说,“医学教育必须适应未来医疗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停留在过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