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 第2290章 大致相等(第1页)

第2290章 大致相等(第1页)

在李象刚刚开始对外战争的时候,对于手下这些人的想法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的想法大致相等,都是要跟着李象出去征战天下,为自己及儿孙们争取功劳。

当时也没有这种那样的想法,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好好的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殿下肯定是亏不了我们的,而且在很多人的眼里,敌人就是敌人,除了战场上被我们杀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商谈的,也不会有一些混乱的思想存在。

暴雨倾盆,终南山腹地的文明殿外,一道闪电劈开乌云,照亮了青铜巨门上斑驳的纹路。雨水顺着山势奔涌而下,在殿前石阶汇成细流,仿佛天地也在为某种即将到来的变故呜咽。

长安城内,永昌十年春寒未退,街头巷尾却已悄然流传一则流言:太子李昭近日常夜不能寐,每至三更便起身披衣,独坐御书房翻阅先帝手稿,口中喃喃自语“火要灭了”。更有宫人称,他曾手持《守火节祭文》焚于香炉之前,泪落如雨,低声呼喊:“父皇,儿臣怕撑不住……”

这消息如蛛丝般悄然蔓延,终于传入文明书院偏殿。

七卿再度齐聚,气氛比往日沉重十倍。杜荷须发尽白,拄杖而立,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曾听闻?太子近来言行失常,已有半月未曾亲理政务,只召见旧宫侍从,密谈至深夜。前日还下令调拨三千禁军驻守太极宫外围,理由竟是‘防贼’?”

苏烈冷笑一声:“贼从何来?若真有贼,也必在庙堂之内!我已查明,那批禁军中竟混有不少原东宫旧卫??那些人早在先帝驾崩前就被削权遣散,如今怎会突然复起?”

崔明远轻叹:“最令人忧心者,是太子身边新近出现一人,名叫李崇义,乃宗室远支,自幼流落陇右,去年才被寻回认祖归宗。此人不通政事,却极善揣摩上意,短短数月,竟得太子信任,出入无禁。昨夜他竟代拟诏书,欲废除‘言路台’制度,称‘万民妄议朝政,易生祸乱’。”

阿依古丽猛地站起,眼中怒火迸现:“这岂不是公然背弃《辅政约法》第七条?先帝临终所惧,正是后人忘本!当年他穿补丁龙袍、睡硬板床,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百姓能说话、敢说话吗?如今才太平十几年,就有人想堵住天下人的嘴!”

魏元礼颤声道:“更可怕的是,李崇义昨日私访工部,借修缮宫墙之名,索要文明殿建造图纸。李道宗严词拒绝,结果今日早朝,便有人弹劾其‘贪墨工程银两,结党营私’,要求交由刑部查办。”

李道宗冷哼一声,拍案而起:“老夫主持文明殿建设两年,分文未取,监工百余人皆可作证!此等构陷,分明是要剪除七卿羽翼,孤立辅政阁!”

殿内一时死寂。

良久,杜荷缓缓闭目,声音低沉却如铁铸:“我们守了十年。十年间,均田法推行至岭南,科举取士寒门过半,驿医网络贯通南北,边地孩童同诵《千字文》。百姓识字率四成,女子可入医学院,突厥少年执笔写‘唐人养活千万孤儿’……这一切,难道就这么毁在一个佞臣手中?”

阿史那社尔忽然开口,语气森然:“我知道他是谁的人。”

众人一震。

“李崇义,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抄家流放的崔氏旁支之后。他的母亲,便是崔明远堂兄之女。当年因勾结吐蕃使者、私卖军粮获罪,全家贬至沙州为奴。此人隐姓埋名三十年,如今借宗室血脉回归,怕不只是为了复仇那么简单。”

崔明远脸色骤变,几乎跌坐:“不可能!我崔家虽曾有败类,但自新政施行以来,早已洗心革面!况且我对族中子弟管束极严,若有如此逆种,岂能不知?”

“你当然不知。”杜荷睁开眼,目光如刀,“因为他根本不是靠血缘回来的??他是被人送回来的。是谁力主重查宗室谱牒?是谁提议恢复‘皇亲赐爵’旧制?是谁在去年冬至宴上,当众劝太子‘不必拘泥先帝遗训,当以血脉亲疏为重’?”

殿外雷声滚滚,仿佛回应着这一连串质问。

苏烈猛然醒悟:“是赵德全!那个老太监!他掌管内廷三十年,表面忠顺,实则一直不满新政削弱宦官权力!先帝在时,他不敢动;如今太子软弱多疑,正是他操控朝局的最佳时机!”

“不错。”杜荷点头,“赵德全早年曾与崔氏通婚,两家暗中有往来。他扶持李崇义上位,一可挑动宗室与新政派对立,二可借太子之手逐步瓦解七卿权力,三可最终推动废除《辅政约法》,让大权重归皇帝一人之手??而这,正是先帝最怕的局面。”

阿依古丽咬牙切齿:“他们想熄灭火种。”

“火种未灭。”杜荷一字一顿,“但我们必须抢在它被遮蔽之前,做出选择。”

七人对视良久,最终齐齐起身,跪地盟誓:

“我等谨遵先帝遗志,誓死守护新政,不负万民所托!若有背誓者,天地共弃,子孙不昌!”

誓言落地,铜钟鸣响三声,惊起飞鸟无数。

次日清晨,七卿联名上奏,请太子亲临文明殿,举行“守火节”预演仪式,并宣布今年科举新增“民生策论”科目,考题定为:“如何使偏远之地百姓亦得温饱就医?”

奏折递进宫门半个时辰后,内侍回报:太子允准,将于三日后亲赴终南山。

然而就在当晚,安思远自陇右急报传来??金山以北再现骑兵集结,旗号竟是早已覆灭的“颉利余部”,且此次行动背后,赫然有西域商队资助痕迹。更诡异的是,这批兵马并未南侵,而是绕道漠南,直逼河套粮仓!

苏烈立即判断:“这是调虎离山!他们知道我们要去文明殿,故意制造边患,诱使朝廷分兵,趁机切断终南山通往长安的道路!”

杜荷却冷笑:“不,他们不是想阻止我们去文明殿??他们是想让我们进去,然后永远出不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