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474章 未进组已感受到压力(第2页)

第474章 未进组已感受到压力(第2页)

当天傍晚,林默收到了一条私信,来自那位曾在便利店值夜班的女孩,名叫陈婷。

>“林老师,我妈今天看了关于我的视频,哭了。她第一次跟我说:‘原来你在做这么重要的事。’我现在调到了白班,经理说我是店里的‘精神支柱’。谢谢您让我觉得自己不是透明人。”

他回复:“是你自己发光了,我只是恰好举起了镜子。”

夜里,他翻看学生交来的作业。有个叫王雨晴的大三女生提交了一份名为《凌晨三点的城市心跳图》的摄影集。其中一张照片摄于桥洞下:一位修鞋匠就着路灯补一双破旧军靴,脚边放着一张泛黄的退伍证。配文写道:“他说这是帮他战友修的。那人去年走了,临终前最后的愿望是‘鞋子要干净体面地上路’。”

林默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然后拨通电话:“明天我能见见这位师傅吗?”

第二天清晨,他在老城区一座立交桥下找到了老人。他叫赵国强,六十出头,退伍炊事兵,后来因工伤失了工厂岗位,便在这桥下支摊二十多年。他的工具箱用红布包着,上面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我不是为了赚钱。”他一边敲钉一边说,“有些人一辈子没穿过合脚的鞋。可脚踏实了,心才不会飘。”

林默问他为何坚持在这里。

“这里风大,但光也敞亮。”他指了指头顶偶尔掠过的车灯,“而且,总有些迷路的人会停下来问路。我能帮一把,就不算废人。”

那一刻,林默忽然明白,《大地之声》真正的主题不是“普通人有多苦”,而是“平凡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尊严”。

拍摄结束时,赵师傅递给他一双亲手做的布鞋:“送你的。城里人走得快,但也容易崴脚。这双底厚,稳当。”

林默接过,眼眶发热。他知道这不是一双鞋,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回程路上,他接到苏婉电话:“主编说,《被照亮的面孔》要做成系列图书,第一辑收录十个故事,想请你写序言。”

“写什么?”

“写你为什么开始关注这些人。”

他沉默片刻,说:“告诉主编,我想用一首诗。”

当晚,他在灯下写下:

>他们不在聚光灯中央,

>却托起了所有光芒的重量;

>他们不曾签名于片尾名单,

>却参与了每一次日出的诞生。

>

>当我们谈论伟大,

>常常忽略了支撑伟大的土壤??

>那些低头弯腰的身影,

>正是大地本身的心跳。

三天后,《大地之声》首支预告片上线。画面没有旁白,只有连绵不断的脚步声:扫帚划过地面、缝纫机哒哒作响、盲人杖轻点砖缝、公交车刷卡机“滴”的一声……最后,所有声音汇聚成一段旋律,由听障儿童用手鼓敲出节奏,聋哑教师用手语“唱”出歌词:

**“我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你守住人间日常。”**

视频发布十二小时,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刷屏:

>“我爸爸是变电站值班员,三十年没在家过春节。今天他第一次转发朋友圈,说‘原来我也算个角儿’。”

>

>“我妈是养老院护工,每天给失智老人擦身喂饭。她说看完视频,哭了好久。不是委屈,是终于被人‘认出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