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生成忆光节点(频率:每月一次)
2。接收并编码外来情感信号(开放权限至全体乘员)
3。启动“故事播种计划”??允许飞船在适宜星球释放记忆孢子,培育本土忆光生态
星澜静静看着,良久,转身下令:
“开启广播频道,面向全舰。”
三分钟后,所有舱室同步响起她的声音:
“各位,我们曾以为这次航行是为了寻找林昭。但现在我们知道,他是让我们来找寻自己的。从今天起,忆光方舟不再只是运输记忆的vessel(容器),它将成为孕育新文明的womb(子宫)。”
她停顿片刻,望向舷窗外那扇已消失的门所在的方向。
“接下来的旅程,不会有明确终点。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下一个提灯人。请记录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痛苦与喜悦,让你的生命成为别人黑暗中的一束微光。”
“因为我们终于懂了??
所谓永生,不是不死,而是有人愿意继续讲关于你的事。”
通讯关闭后,她在私人日志中写下最后一段话:
>他曾说想看一次日出。
>我替他看了无数次。
>如今我才明白,他真正想看的,
>是我们在没有他的世界里,
>依然能点燃属于自己的晨曦。
数年后,一颗位于银河外缘的类地行星迎来了第一场雪。雪花落地并未融化,反而凝结成半透明晶体,散发柔和蓝光。当地原住文明称其为“思晶”,认为这是天地对思念的回应。
而在雪原中央,一座小型忆光塔悄然升起,塔顶刻着一行双语铭文:
>“这里没有英雄,只有被记住的人。”
>“Hereliesnohero,onlythosewhowereremembered。”
塔内循环播放一段古老音频,来自地球21世纪末的一次直播:
“今天天气很好。”
“我想,我们可以开始重建了。”
与此同时,在宇宙某个未知角落,一点微弱火花轻轻跳动,像极了曾经照亮过无数人心房的那盏灯。
它不曾宣告归来。
但它始终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