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25一张外出采购的介绍信(第2页)

725一张外出采购的介绍信(第2页)

他望着窗外,春耕已全面展开。无人机在空中喷洒生物农药,像一群银色的鸟掠过绿色的海洋。田埂上,几位老人坐着轮椅围观机械化插秧,嘴里念叨:“以前一天插一亩累断腰,现在十分钟搞定,还整整齐齐……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当晚,他伏案起草发言稿。写了又撕,撕了又写。直到凌晨两点,才定下标题:《信任,是从一碗饭开始的》。

文中写道:

“有人说,青山村的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政策机遇,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人才队伍。这些都没错,但都不是根本。根本在于,我们让每一个普通人都相信??你说的话有人听,你的票有分量,你的劳动会被公平对待。

三十年前,我把第一只猎到的野兔分给全村最穷的五户人家,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而是我知道,只有让大家尝到甜头,才会跟着我干。今天也一样,当我们把每一笔收入晒在阳光下,把每一个决策交给群众投票,人们自然就会挺你、护你、跟你走。

所以,请允许我说一句实在话:制度再好,也要靠人去守;人心一旦凉了,再多的科技和金钱也暖不回来。”

写完最后一个字,东方已现鱼肚白。

三天后,赵振国启程赴京。临行前,全村人在晒谷场送行。孩子们挥舞着小红旗,老人们含泪叮嘱“多吃点好的”。刘婶塞给他一包风干菌菇:“城里饭菜没滋味,记得泡点汤喝。”

火车上,他打开手机,看到一条热搜:#赵振国将出席全国基层治理大会#。评论区热评第一写着:“这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脚下沾泥,眼里有光。”

会议当天,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座无虚席。来自各省市区的官员、学者、媒体齐聚一堂。当主持人念到“请青山村党委书记赵振国同志发言”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他走上台,没有西装革履,仍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军绿外套,胸前别着一枚旧式党徽。讲台太高,他踮了踮脚,才把水杯放下。

“各位领导、同志们……”他开口,嗓音略带沙哑,“我是个农民,普通话讲得不好,稿子也是昨晚现写的。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

“但我保证,接下来每一句话,都是真话。”

两个小时后,会议结束。许多参会者久久不愿离场。一位南方某县县委书记拉着他的手说:“老赵啊,我们那儿也有山有水,可干部说话没人信,群众见了躲着走。你们是怎么做到让老百姓真心拥护的?”

赵振国想了想,说:“很简单??别把自己当官。你要是总想着管人,人家就防着你;你要是真心为人服务,哪怕笨嘴拙舌,人家也能感受到。”

回村那天,已是深夜。小丫开车接他,路上说起一件新鲜事:“爸,你知道吗?咱们村的孩子们最近迷上了‘模拟议事会’游戏。学校老师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辩论要不要建垃圾焚烧厂、能不能引进外资养猪场。有个六年级学生说:‘我长大后要当议事会主席,为全村人守住绿水青山!’”

赵振国听着,眼角湿润。

到家后,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走进书房,翻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2024年4月15日晴

今日赴京发言,非为荣耀,只为传递一个信念:民主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埂之上、灶台之间。

有人问我,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说,是保持平凡。

当荣誉纷至沓来,当掌声此起彼伏,更要记得自己是从哪条泥路上走来的。

只要不忘本,就不怕变质。】

第二天清晨,他照例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张大山的碑前,他轻声说:“老张,我又来汇报了。这次不是讲成绩,是告诉你??咱们当初许下的愿,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乡亲们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还能自己决定命运。这比啥都强。”

风吹松涛,如低语回应。

下山途中,他遇见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背着背包,拿着测绘仪,在村口测量地形。

“你们是?”他问。

“哦,您好!”其中一个女生惊喜地说,“我们是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学生,专程来学习‘青山模式’的!听说您就是赵书记?我们读了您的发言稿,太震撼了!我们想申请在这里实习三个月,行吗?”

赵振国笑了:“当然行。不过先说好,来了就得干活,锄草施肥喂猪都得干。”

“没问题!”他们齐声答道。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忽然觉得,春天真的来了。

不仅是节气上的春,更是人心里的春。

种子早已埋下,如今正破土而出,迎着光,伸展枝叶,向着天空奋力生长。

而他知道,这场关于尊严、自由与共同富裕的漫长跋涉,仍在继续。前方或许仍有风雨,仍有暗流,但只要人心不冷,希望就不会熄灭。

就像那日夕阳下的童声朗读,清澈而有力: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