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红楼之黛玉长嫂 > 104第 104 章(第2页)

104第 104 章(第2页)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宝玉联合几位大臣提议:允许女子通过考核后进入京城各部任用,不再局限于地方。

此议一出,朝堂哗然。

摄政王怒斥:“岂有此理!女子入京为官,岂不乱了纲常?”

宝玉毫不退让:“纲常并非死物,而是随世道变迁而演进。昔日女子不得读书,今日女子可应贡试;昔日女子不得入仕,今朝为何不可?若真论才能,何分男女?”

太后闻言,沉吟良久,终是开口:“贾公子所言有理。哀家以为,此事不妨试行三年,若成效良好,再做定夺。”

摄政王脸色铁青,却无法反驳。

自此,女子入京为官之门,终于打开了一道缝隙。

黛玉闻讯,站在宫门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一片清明。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且艰难,但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回到江南后,书院内一片欢腾。学生们纷纷前来拜见黛玉,感激她为她们争取来的机会。

黛玉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说道:“你们要记住,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之路,或许比今天更加崎岖,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春风拂面,花香四溢。书院讲堂之内,书声琅琅,一如往昔。而在这片宁静之下,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生长。

黛玉站在桂花树下,望着天边的云霞,嘴角浮现一抹微笑。

她知道,属于女子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黛玉自宫中归来,已是暮春时节。太后虽对她颇为赏识,然朝堂之上,风浪未平。摄政王虽暂退一步,却并未真正放弃对女学的压制。她心知,此事若不能彻底解决,日后仍会成为女子入仕之路上的一道坎。

江南书院内,诸事渐稳,然黛玉心中仍有隐忧。那名投井身亡的士绅之女,虽已查明是受人陷害,但幕后之人仍未完全浮出水面。宝玉在京中虽多方奔走,然朝中势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几次来信,言辞中皆透露出一丝疲惫。

这一日,黛玉正于书房批阅学生课业,忽见小翠神色匆匆地进来,低声禀道:“夫人,京城来了急信。”

黛玉接过信笺,展开一看,果然是宝玉亲笔所写:

“……近日朝中风向有变,摄政王暗中授意御史台,拟上奏请求废除女子贡试之制。太后虽不允,然其势渐强,恐久拖不利。我与几位开明大臣商议,欲请太后亲自召见你,以期借你之口,再陈女子入仕之利。望你早作准备。”

黛玉看完,眉头微蹙。她虽曾进宫面圣,然此番若要再度入京,便非只是修书问策那么简单。她深知,自己若再入京,便是真正踏入权力漩涡之中,势必引起更大争议。

她沉思片刻,提笔回信:

“……愿为天下女子尽绵薄之力。然入京之事,须得谨慎行事,以免反遭掣肘。可否先由你代为试探太后之意?若确需我前往,届时自当奉诏。”

信送出后,黛玉便开始着手整理书院事务,并命人将《女学实录》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备随时呈递朝廷。与此同时,她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教导,尤其注重她们的礼仪、言谈与胆识,务求她们将来即便面对权贵,也能从容应对。

数日后,宝玉回信,称太后已有意召见,只待择日下旨。黛玉遂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临行前夜,宝玉特地从京城赶来,二人在桂花树下相坐良久。宝玉望着她,眼中满是担忧:“你若入京,必成众矢之的。我不怕他们攻讦你,只怕他们会用更阴狠的手段对付你。”

黛玉轻笑:“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林家小姐了。如今,我既立于风口浪尖,便不能再退缩。”

宝玉握住她的手,低声道:“我会一直陪着你,无论风雨多大。”

黛玉点头,目光坚定如星:“我信你。”

次日清晨,黛玉便启程赴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