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或许仍有寒冬,仍有断电的夜晚,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那枚火焰徽章的意义,光,就不会真正离去。”
>
>“此书献给所有平凡而伟大的守护者??你们的名字,未必载入史册,但你们点亮的世界,必将永存。”
写完最后一个句号,他轻轻合上书稿,抬头望向墙上挂着的老式工具包??那是他三十年前翻雪山时背过的,皮带早已磨损断裂,可他一直舍不得扔。
几天后,“千灯计划”召开全国总结大会。各地代表齐聚成都,有白发苍苍的老电工,有身穿民族服饰的牧民技师,也有十几岁的少年发明家。会场中央,摆放着那只从矿洞中挖出的铁箱,里面静静躺着那摞泛黄图纸。
林建国坐着轮椅出席,全场起立鼓掌,经久不息。
他在演讲中说:“三十年前,我以为改变世界需要一个人拼命奔跑。现在我知道,真正持久的力量,来自于无数普通人并肩前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
会议结束当晚,国家能源局正式宣布:“烛影行动”升级为国家级长期战略项目,更名为“万家灯火工程”,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无电、缺电地区,目标十年内实现全域电力普惠。
而就在同一天,启明学院官网发布通知:首届“青年火炬奖”启动评选,获奖者将获得百万科研基金,并由林建国亲自指导。
名单公布那天,榜首赫然是阿依古丽的名字。
她没有领奖。因为就在颁奖前一天,她带队奔赴下一个任务点??西藏阿里无人区,一座海拔五千米的冻土带变电站亟待改造。
临行前,她在“千灯社群”留下一句话:
>“老师,您写的书我们都读了。现在,轮到我们去写新的篇章了。”
高原的风吹过她的发梢,背包上的荧光贴纸在暮色中闪烁,像一条流动的星河,奔向更深的黑暗,也奔向更远的光。
而在成都的小院里,林建国坐在藤椅上,听着窗外雨声淅沥。护士送来新一批体检报告,他看了一眼,轻轻放在桌上。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膝盖的痛楚日益加剧,医生说他最多还能走两公里路。可他的心,从未如此轻盈。
手机屏幕亮起,是杨柳发来的消息:
>“老师,我带学生去了贵州老家。我们用‘烛光-mini’给村里装了路灯。昨晚,我妈坟前第一次亮起了灯。她说,要是早几年有电,她也许还能多活一阵子。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现在做的,是为了不让别的母亲再经历同样的痛。”
>
>“谢谢您,让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他回复:“你从来都不是为了弥补遗憾而来。你是为创造未来而生。”
然后,他打开录音笔,录下最后一段语音日志:
>“今天是我七十一岁生日。没有蛋糕,也没有家人围坐,但我很幸福。因为我看见,那些曾经只能在梦里出现的画面,正在变成现实。”
>
>“我不是什么伟人,只是一个不愿看着别人在黑暗中哭泣的普通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奇迹,那一定是千万普通人一起伸手,把光传给了彼此。”
>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告别。因为我相信,当我闭上眼的时候,睁开眼的,将是另一个被光明照亮的时代。”
录音结束,他望向窗外。雨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在那面火焰徽章旗帜上,熠熠生辉。
就像一颗永不坠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