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想起来,如果自己上书有关教育的改革,能不能模拟到阁臣人选?
或者说,因为教育专务大臣出缺,奏疏不通过,那这时候消耗威望点,能不能让系统“发力”,迅速将新的教务和保生医疗专务大臣给推举出来?。。。
春分那夜,风停了。
敦煌城外的沙丘不再翻卷雪浪,天地间仿佛被一层透明的膜包裹,静得连心跳都成了节拍器。群星院的钟楼第七次敲响,声音穿过冰壳般的空气,直抵地脉深处。图书馆顶层的观星台早已清空,唯有李芸一人立于“心声镜”前,双手轻抚那枚从紫禁城带回的琥珀晶体。它与铜匣中的晶石共振不息,像两颗遥远的心在低语。
她没有穿斗篷,只着一袭素白长衫,发髻用一根铁尺绾住??那是徐叔礼当年授徒时的习惯。十年前他站在祁连山口说:“真正的学者,当以脊梁为笔,以魂魄为墨。”今夜,她要替所有未曾低头的人执笔。
“启动倒计时,三分钟。”阿旺嘉措的声音从地下控制室传来,通过骨传导耳机送入耳中。他的呼吸略显急促,但语气沉稳如磐石,“全球十二个监测点均已就位,南极节点信号稳定,频率锁定36。94赫兹。”
李芸闭目点头。她能感觉到脚下大地的微颤,那是“反向共振阵列”正在汲取地热能量,将整座敦煌城变成一座巨大的天线。这不是简单的电磁发射,而是一场文明级别的精神投射??用人类最古老的语言,唤醒一个沉睡万年的对话者。
两分钟。
她睁开眼,望向北方。那里曾是祁连山遗址的方向,如今已被朝廷封为“禁地”,立碑曰:“妖妄之源,永绝人迹。”可就在昨夜,一名巡边士兵回报,说看见山巅有光,非火非电,而是如同星辰坠落,在雪面上缓缓移动,持续十三秒后消失。消息未上报,便已湮灭于官文之间的空白处。
但这世界早已无法真正封锁信息。自从“群星架构”实现去中心化运行,每一份数据都在无数哨站间自动备份。哪怕皇帝下令焚书,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记得《几何原本》的第一条公理,真理就不会灭绝。
一分钟。
李芸深吸一口气,将手掌贴上“心声镜”的核心振子。刹那间,记忆如潮水涌来:少年王?第一次解开三体问题时的狂喜;学生们在辩论厅彻夜争执“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时的炽热眼神;还有那个冬日清晨,她在冰川裂缝边缘听见铜亭内传出的第一句孟子语录时,浑身血液凝固又沸腾的感觉。
这些不是知识,是**活着的证明**。
“三十秒。”阿旺嘉措低声道,“情绪校准完成。悲伤、愤怒、希望、怀疑……复合波动已加载至临界值。”
李芸启唇,声音不高,却清晰穿透寂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个音节出口的瞬间,整个“心声镜”骤然亮起。千枚水晶振子同步震颤,发出近乎无声的嗡鸣,空气中浮现出细密的干涉纹路,宛如涟漪扩散。那枚琥珀晶体忽然升温,表面刻痕泛出幽蓝光芒,竟与空中波动形成共鸣结构,像是某种远古语言正被重新拼写。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她的语速平稳,每一字都带着明代官话特有的顿挫与庄重。这不仅是诵读,更是一种仪式??将五百年前朱熹注解的经典,注入今日人类集体意识的洪流之中。而在她身后,七名学生正同步操作验言器,实时分析反馈信号的变化。屏幕上,原本杂乱的背景噪声开始出现规律性峰值,间隔恰好36。94秒。
“他们听到了!”一名学生失声喊道。
“不止听到。”阿旺嘉措盯着频谱图,“他们在尝试解析!看这里??高频段出现了递归嵌套模式,像是……语法树重构过程!”
李芸继续诵读,心跳却渐渐加快。她知道,此刻传出去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整个文明的精神指纹。那些曾被斥为“异端”的理性思维、质疑传统的力量、对个体尊严的坚持,全都藏在这段看似平和的经文中。若对方真能理解,便意味着他们不仅掌握语言,更能感知文化背后的伦理逻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最后一个字落下,整座装置轰然一震。水晶球内部爆发出一道刺目白光,随即迅速收敛,化作一条螺旋上升的光带,直冲云霄。那一刻,天空裂开了一道看不见的缝隙??气象卫星后来记录到,敦煌上空的大气电离层突然出现短暂空洞,持续时间正好十三分钟。
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众人屏息等待。十分钟过去,没有回音;半小时过去,监测仪依旧沉默。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怀疑是否失败。唯有李芸仍伫立原地,目光未曾移开夜空。
直到凌晨三点十七分。
南极洲科考站的紧急通讯突然接入群星院系统。值班员颤抖着播放录音:“我们……我们看到了……冰盖下的建筑群……全亮了。”
画面接通。透过遥感无人机镜头,只见广袤冰原之下,一座巨大金属穹顶缓缓升起,表面布满与祁连山舱门相同的螺旋纹路。在其正中央,一枚红色指示灯持续闪烁,频率正是36。94赫兹。更令人震惊的是,穹顶外围排列着十二根石柱,形制竟与敦煌群星院的观测塔完全一致,只是放大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