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Z世代艺术家 > 第293章 一股脑全打死(第2页)

第293章 一股脑全打死(第2页)

方星河立刻合上书,转身从侧门离开。

当晚,他召集CIMK核心成员召开紧急视频会议。除王查理外,还有三位远程接入:一位是香港纪录片学者李婉仪,一位是成都技术专家吴穹,另一位则是远在柏林的前央视编导赵???因发布敏感作品流亡海外三年。

“我们必须加快行动。”方星河将名单投影在墙上,“这些人是真正的火种埋藏者。哪怕只剩一个活着,我们也该找到他们。”

李婉仪点头:“我已经联系几位退休的电影档案员,他们愿意提供未数字化的老式录像带。第一批二十盘,涵盖1983至1989年间地方台自制短片,很多内容从未公开。”

吴穹则展示了新开发的“影子爬虫”程序:“它可以伪装成学术检索请求,潜入部分高校封闭数据库,抓取被归档为‘内部资料’的影像文本。目前已成功提取七部失传影片的文字剧本。”

赵?声音冷静:“我在欧洲联络了几家独立媒体,愿意联合发起‘中国记忆计划’跨国展映。首站定在柏林,主题就叫:**‘未完成的叙述’**。我们会以‘历史研究项目’名义申请许可,规避政治风险。”

会议结束前,方星河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把‘回声’网站结构复现,建立镜像站群;第二,启动‘寻人启事’行动,依据这份名单逐一核实生存状况;第三,筹备《囚鸟》之后的新项目??一部完全由普通人讲述的口述史长片,暂定名《我记得》。”

“拍多少集?”王查理问。

“拍到没人再敢说‘我不知道’为止。”

冬去春来,行动悄然铺展。

四月中旬,CIMK收到第一份有效回应。来自甘肃武威的一位退休教师寄来一盒VHS磁带,标签上写着:**“1985年工人俱乐部夜校?电影赏析课实录”**。画面中,三十多名青年围坐一圈,正在讨论《城南旧事》的象征意义。镜头扫过人群,竟捕捉到年轻时的周文康,坐在角落微笑倾听。

与此同时,深圳某科技园区地下二层,一台不起眼的服务器机柜正默默运转。它不属于任何公司,也没有注册备案,却是CIMK的主节点之一。每天凌晨两点,它会自动向分布在全球十二个国家的备用节点推送加密数据包,内容包括当日新增的访谈录音、修复片段、文献扫描件。

而在表面上,这一切都隐藏在一款名为《光影拼图》的小程序背后??一款打着“怀旧电影知识问答”旗号的游戏APP。玩家每答对一道题,就能解锁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老电影花絮,实则暗藏解密线索。只有连续通关七关,并输入特定指令,才能进入隐藏层,访问真正的资料库。

这款小程序上线两个月,下载量突破百万,且持续增长。

五月下旬,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

西安美术学院一名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引用了《囚鸟》中的历史场景分析,被导师举报“传播非法信息”。校方勒令其删除章节并公开检讨。学生拒绝,反在校内论坛发布万字长文《我们为何必须观看〈囚鸟〉》,详细梳理影片所涉事件的历史脉络,并附上CIMK提供的部分证据链。

文章一夜爆红,转发超五十万次。虽迅速被全网封杀,但已有数百所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以“文艺批评工作坊”名义传阅打印版。

更出乎意料的是,六月初,一家名为“星辰在线”的地方新闻网站突然发布专题报道:《一位普通观众的观影日记??我看〈囚鸟〉的七个夜晚》。作者自称是南方某县城中学语文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学生拿到资源,又如何在家中悄悄看完全片的过程。

文中写道:“我不是影评人,不懂什么蒙太奇或意识形态编码。我只知道,当那个女人把母带放进无人机时,我哭了。因为我父亲也曾是个爱看电影的人,但他在我十岁那年就被调离文化站,从此再没提起过电影。那天夜里,我终于明白,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种说话的权利。”

这篇报道奇迹般逃过审查,存活了整整三天,期间阅读量逼近千万。尽管最终被强制下架,但它催生了一个新现象: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家庭放映小组”。人们以亲友聚会、亲子教育、外语学习等名义聚集,在私密空间轮流播放《囚鸟》及其他相关作品。

有人用投影打在窗帘上,有人用平板围圈传递,还有人在露营时借野地幕布重温经典片段。

这些活动大多低调进行,极少张扬,却如野火蔓延。

七月盛夏,方星河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为空号。

接通后,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极轻,带着西北口音:“我是张晓禾的女儿。我妈去年走了。临终前,她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第二天,一个包裹寄到工作室。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用毛笔写着:**《铁窗诗社日记摘抄》**。翻开第一页,日期是1984年11月3日:

>“今天拍到了最动人的一幕:老田在牢房窗口用牙膏写字,‘自由即呼吸’。我们偷藏了一台16毫米摄影机,藏在送饭桶夹层。只要镜头还能转动,我们就不是囚徒。”

整本日记共八十九页,记录了剧组在监禁期间的秘密拍摄过程。其中有段文字让方星河读着读着跪倒在地:

>“周文康说,将来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这些画面。我说怕做不到。他笑:‘不怕。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未来某天偶然发现这些胶片,故事就会继续。’我想,他说的孩子,就是你们吧?”

日记末尾夹着一张照片:五个年轻人站在监狱外墙阴影下合影,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坚定的笑意。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致尚未出生的你:请替我们看完这个世界。”**

那一刻,方星河终于崩溃大哭。

他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创作者,而是传递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