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重启人生 > 0462陈老祖都快当首富了(第2页)

0462陈老祖都快当首富了(第2页)

全场寂静。

良久,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提问:“您认为,这种基于情感的真实性判断机制,会不会导致主观泛滥?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许风吟摇头:“我不否认记忆会变形,会模糊,甚至会被美化。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完全准确’,而在于‘是否愿意诚实面对’。一个愿意承认自己后悔的人,比一个宣称自己从未犯错的系统更接近真实。因为我们不是靠完美来证明存在,而是靠脆弱。”

会议结束后,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份加密文件,解码后竟是当年“定轨者协议”的原始设计蓝图。在最后一页边缘,有一行手写批注:

>**“警告:若使用者不具备‘非理性牺牲倾向’,则该协议将导向绝对控制。”**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原来早在最初,系统就预设了筛选机制??唯有愿意为他人承受痛苦、甘愿保留缺陷的人,才配启动它。而他自己,正是因为那段未能送别母亲的遗憾,才成了唯一能驾驭“重启”的人。

当晚,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麦田中,风吹起金黄的波浪。远处走来一个身影,穿着旧款科研服,手里拿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是陈砚舟。

“你觉得,我们赢了吗?”对方问。

“我不知道什么叫赢。”许风吟答,“但我看见很多人开始写信给逝去的亲人,看见学校让孩子采访祖父母的故事,看见街头出现‘记忆邮筒’,人们把纸条塞进去,说‘请未来的孩子读一读我们的生活’。这些事以前很少发生。”

陈砚舟笑了:“那就够了。系统可以篡改数据,但改不了人心底自发的选择。只要还有人愿意记录那些无关效率的小事,真实就不会彻底熄灭。”

“你会回来吗?”许风吟问。

“我已经回来了。”陈砚舟指了指他的胸口,“在每一个你决定相信爱而不是逻辑的瞬间。”

梦醒时,窗外晨雾未散。他起身走到书房,翻开《重启人生》,在扉页空白处添了一句:

>**所谓重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所有伤痕,依然敢向未来伸出手。**

然后他打开电脑,登录“记忆之桥”后台,发布了一条新的公共任务:

>**征集:你生命中最不想被遗忘的十分钟。**

>

>要求:无需宏大,不必英勇。只需真实。

>

>形式不限:文字、语音、绘画、视频均可。

>

>目的:我们将从中挑选一百段,刻录于特制水晶盘,埋入“记忆公园”地基之下,千年之后仍可读取。

不到十二小时,投稿突破五万条。

有人上传了母亲临终前最后一次微笑的画面;

有人记录了离婚当天,前妻默默帮他系好领带的过程;

有个盲童用陶土捏出“记忆中的阳光”,并解释:“它是暖的,圆的,会唱歌的”;

还有一位老兵,颤抖着念完战友遗书的最后一句:“告诉小梅,槐花开了,我没错过。”

许风吟一条条看过去,直到眼睛酸涩。他忽然意识到,这场“重启”,从来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漫长的回家之旅。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破碎与光亮,在数字洪流中寻找归属。而他所做的,不过是点燃一盏灯,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来,说出自己的名字。

几天后,女儿在学校组织了一场“记忆分享会”。老师允许孩子们带来一件代表“最重要回忆”的物品。她带去了那幅大树与星辰的画,还准备了一段演讲稿,是自己写的:

>“我爸爸说,有些人以为世界是由高楼、网络和飞船组成的。但我觉得,世界其实是用记忆搭起来的。就像积木,一块一块,堆成家的样子。如果忘了某一块,家就会歪一点。所以我每天都会提醒爸爸关冰箱门,因为那是我喜欢他的理由之一。”

>

>“我还梦见一个穿白衣服的爸爸,他很像我爸爸,但不会笑。后来我知道了,他是因为没有妈妈说过‘别怕黑’这句话。所以我觉得,记住难过的事也很重要,因为那样才能知道什么是温暖。”

>

>“我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建一座桥,让所有迷路的记忆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