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六百二十八章 翻脸无情份内之责(第1页)

第六百二十八章 翻脸无情份内之责(第1页)

这句话如同一根导火线,瞬间点燃了纪纲腹中积郁的滔天怒火。

他猛地回头,那双方才还满是卑微的眼中,已经迸射出饿狼般的凶光,恶狠狠地咆哮道:“瞎了你的狗眼!”

“我不是早就吩咐过,今日府内宴请。。。

东宫密室的门,是用整块玄铁铸成的。朱允?站在门前,指尖轻触那道深嵌于石缝中的符纹,忽觉一阵刺骨寒意自掌心蔓延至全身。这扇门他从未开启过,即便在最危急的靖难之年,他也只是远远望了一眼便转身离去。可如今,天下动荡、阴兵现世、方孝孺出走、西南叛乱四起??那一行金光小字仿佛成了宿命的召唤。

“铁券诏……祖父,您究竟留下了什么?”他低声呢喃,声音在空旷回廊中荡开,如同孤魂低语。

忽然,身后传来细微脚步声。他猛然回头,只见一名老太监佝偻着背,手持一盏油灯缓缓走来。那人面容枯槁,双目浑浊,却是当年随建文帝逃亡时唯一幸存的老内侍,名叫陈福。此人十年不语,只在每日子时跪拜北方,今日竟主动现身。

“陛下。”陈福开口,嗓音干涩如砂纸摩擦,“东宫密室,非死不解。”

朱允?心头一震:“你怎知此事?”

“先帝临终前,亲授我三更钥匙。”陈福颤巍巍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钥,其上刻有“洪武”篆印,边缘斑驳似血迹浸染。“他说,若见‘龙种归滇’之兆,便将此钥交予真主。”

朱允?接过铜钥,手微微发抖。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诏令密室,而是朱元璋亲手布置的最后一道局??传说中藏有“天命正统”的铁券诏书,不仅能废立皇帝,还可调动潜伏天下的十三支隐卫军,甚至能号令五岳山神、镇压地脉邪祟。

“你说……龙种在滇?”他盯着陈福。

老太监缓缓点头:“当年建文未死,携妃南逃,诞下一子。孩子被托付给大理段氏,改姓隐名,血脉代代相传。而今,那孩子已长大,体内流着真正的洪武之血。”

朱允?怔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唯一的正统继承者,哪怕退位、哪怕流亡,他的身份也无可动摇。可若真有建文遗孤……那他这个由朱元璋亲自扶上龙椅的“嗣君”,岂非成了篡位之人?

就在此刻,铜钥突然发热,竟自行融化了一角,滴落在地时发出青烟。紧接着,玄铁门上的符纹亮起血光,一道低沉的声音从门后传出:

**“允?,你终究还是来了。”**

是朱元璋的声音!

朱允?双腿一软,几乎跪倒。那声音威严如雷,却又透着几分悲悯:“朕设此门,并非为护你皇位,而是为你留一条活路。当人心尽失、妖氛蔽日之时,唯有放下执念,方可重定乾坤。”

“孙儿不明白!”朱允?嘶声道,“孙儿勤政十年,废厂卫、减赋税、兴文教,为何百姓仍信一个死去二十余年的影子?”

“因为你活得太久。”朱元璋冷笑,“而他们需要奇迹。人不信活着的仁君,却愿跪拜死去的圣王。这是天道,也是人心。”

话音未落,密室大门轰然开启,一股灼热气浪扑面而来。门内并非寻常密库,而是一条向下延伸的阶梯,两侧壁上镶嵌无数青铜镜,每面镜中都映出不同的画面:有的显示南京城火光冲天,有的显现朱棣率阴兵跨江而来,更有甚者,照出一名少年立于佛寺莲台之上,手中握着半块玉圭,周身金光缭绕。

朱允?一步步走下阶梯,直至尽头。那里矗立一座石坛,坛心供奉着一块黑铁牌,其形如诏,其质似陨星坠落所凝。牌面刻着八个大字:

**“天命无常,唯德者居。”**

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若有朱氏血脉承此命者,可裂诏取权,代天行罚。”**

这就是铁券诏?不是传国玉玺,也不是圣旨文书,而是一份可以被任何人撕碎、夺取权力的“天命契约”?

朱允?伸手欲触,却被一股无形之力弹开。耳边再次响起朱元璋的声音:“你要想清楚。一旦启用此诏,便意味着承认皇位并非天授,而是可争可夺之物。从此以后,大明再无绝对正统,只有胜者为王。”

“可若我不启用呢?”朱允?咬牙问。

“那你将亲眼看着朱棣借怨灵复起,方孝孺为敌执笔,百姓迎伪帝入京。你的仁政会被践踏,你的名字将沦为笑柄,而真正的建文遗孤,会在万民拥戴下称帝。”

“所以……您让我让位?”朱允?声音颤抖。

“不是让位。”朱元璋语气陡然森寒,“是选出真正配得上这江山的人。若那少年真是建文之后,且心怀苍生,你就该助他登基;若他是傀儡,被妖人操控,那你便以铁券诏镇压群邪,亲手终结这场轮回!”

石室骤然震动,铜镜一一碎裂。最后一幕浮现:大理佛寺中,那名胸前挂着“洪武”铜钱的少年,正被空觉大师引导着走向青铜棺。王钺尸体忽然睁眼,口中吐出一句清晰话语:

**“吾子归来,正统重光。”**

与此同时,云南矿洞深处,薛岩已下令封锁九龙归渊地宫,并派遣七路密探分赴各地查访“龙种”线索。然而就在第三夜,一场诡异的大雾笼罩山谷,所有岗哨相继失联。待雾散时,地宫入口已被九具尸体封堵??正是之前派去调查玉牒真伪的翰林史官与礼部老臣,人人喉断舌剜,胸口插着一支白羽箭,箭尾系着一张黄纸:

**“妄窥玉牒者,诛九族。”**

薛岩怒极反笑:“他们在恐吓朝廷?可笑!真正的秘密,从来不怕曝光。”

他转身看向周玄清:“你觉得,建文帝真的留下后人了吗?”

周玄清沉默良久,终是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确信一点??有人想让我们相信这件事。无论是真是假,只要百姓信了,就能掀起滔天巨浪。”

“那就让他们信个够。”薛岩冷声道,“我们也要造一个‘真龙’出来。”

数日后,一支伪装成商队的锦衣卫小队悄然抵达滇西某村。此地名为“望京寨”,世代供奉一幅褪色画像??画中男子身穿明黄龙袍,眉目温和,正是建文帝。每逢清明,全村老少皆面向南京方向焚香叩首,称“先祖未远”。

密探乔装成游方道士,混入村中祠堂,却发现一件奇事:每年除夕夜,祠堂香炉底部都会自动浮现一行朱砂字迹,内容不同,却皆与朝政相关。去年写的是“北狩将归”,今年则是“龙血复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