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没有想象中的废墟,而是一个完整保存的空间:书架、木桌、煤油灯、墙上挂着老式挂钟,指针停在3:00。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樟脑味,还有一缕若有若无的墨香。
书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皮上写着:
>《信使之书?初稿》
>作者:陈明远
陈明远?
这不是我父亲的名字。
但他笔迹……我认得。
我翻开第一页,心跳几乎停止。
>**第一章:熄灯时刻**
>主角:陈默
>身份:停电区守夜人光明代偿者
>故事梗概:在一个常年断电的小镇,少年每晚点燃路灯,用自己生命力换取光明。直到某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前任守夜人的记忆残片……
这是我曾在《失败角色名录》里读到的设定。
可在这里,它成了初稿。
我继续翻阅,发现整本书共有七章,每一章主角都不同,但彼此关联:林远、苏晚、阿七、灰雀……全都在列。而最后一页,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人在桥洞下围坐,中间是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正仰头听一位老人讲故事。
照片背面写着:
>“第一届共述会议实录”
>时间:1983年秋
>参与者:七位执笔者,一名信使,以及……未来的你。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
原来这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共述法典》不是突然出现的规则,而是由一代代人共同编织的传统。而“第382次轮回”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标志着最初的执笔者们设下的重启节点??当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彻底模糊,新的讲述者必须觉醒。
我父亲……也是其中之一?
我猛地想起他临终前说的话。当时我以为是呓语:
>“别让他们删掉第四条……允许哭泣的那个……一定要传下去……”
而现在,我做到了。
我抱着笔记本走出地下室,雨水打湿了衣衫,却浇不灭胸中燃起的火焰。回到家中,我立刻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标题:
>**《信使之书?叁》**
然后,在正文第一行输入:
>**第五条规则:**
>
>**允许归来。**
>当你以为某个角色已经消亡,请记住??
>只要还有人愿意提起他的名字,
>他就仍能在某段对话、某个梦境、某次误听中重新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