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随之而来。归途园官网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数据库险些被清空;戚樾的律师事务所收到税务稽查通知;就连朝梧所在的学校也被家长联名投诉,称“孩子受到激进思想影响,回家质问父母为何总说‘要不是生了你’”。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单。
全国妇联连夜发表声明:“支持归途园依法开展公益行动,反对任何形式的二次伤害。”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高校开展“家庭语言暴力识别与干预”专题讲座。
三家主流媒体联合发起“倾听沉默者”行动,公开征集类似沈清漪的未解悲剧。
第七天清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归途园门口。下来的男人四十岁上下,面容疲惫,手中捧着一只旧皮箱。
他是傅承坤的远房侄子傅延。
“我是来还东西的。”他说,“叔父临终前,让我交给你。”
箱子里是一叠泛黄的文件:北大学生退学审批表、心理中心停诊通知、一封被退回的留学签证函件,全部盖着某个早已撤销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公章。最底下,是一本日记残页,字迹属于沈清漪:
>“他说只要我放弃出国,他就资助安然读最好的学校。我信了。可今天我去医院复查,医生告诉我,我的药方被人改了三个月……我想明白了,他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她。如果我走了,至少她还能活。”
沈安然跪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姐姐早就知道结局。
她用自己的死,换她一条生路。
三天后,归途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纪念仪式。没有哀乐,没有黑纱,只有一面新立的“名字墙”,上面镌刻着目前已知的五十三位因精神操控而陨落的女性姓名。沈清漪居于中央,周围环绕着其他破碎的生命。
孩子们手捧白菊,轻声念出每一个名字。
风吹过庭院,蓝雪花簌簌作响,仿佛回应着那些未曾说完的话。
仪式结束时,戚樾走来,递给她一份文件:“检察机关正式立案,针对傅承坤生前涉嫌滥用职权、干预司法、妨害心理健康服务等行为展开调查。同时,李婉清教授的数据已被纳入国家反家暴大数据平台试点项目。”
她点点头,望向远方。
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满大地。
她知道,这场仗还很长。
还有无数人被困在看不见的牢笼里,等待一声呼唤。
还有太多规则需要打破,太多真相需要曝光。
但她也知道,当一个女人终于敢说“我不回头”时,
新的历史,就已经开始了。
而她,将继续前行,
带着姐姐的光,
照亮所有不敢做梦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