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明白??权力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
三天后,国务院某会议室。
一场秘密会议正在进行。出席者包括广电总局、科技部、文化基金会高层,以及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代表。
桌上放着一份绝密报告,标题为:《关于“声骸计划”对文化产业影响的评估》。
其中一段写道:
>“该项目实质上构建了一个新型文化生产范式:以逝去或边缘艺术家的声音遗产为基础,结合AI技术与公众参与,形成去中心化的创作生态。其潜在风险在于版权归属模糊、意识形态不可控;但其正面价值更为显著??打破流量垄断,重建审美多样性,赋予普通人‘成为创作者’的可能性。”
会议最终达成一项非公开决议:
【允许“声骸计划”在监管框架下试点运行,期限三年。期间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底层技术开发,并组建跨部门伦理委员会进行动态评估。】
消息传回星火总部时,已是深夜。
陈砚舟独自坐在办公室,窗外雨势渐大。
他打开邮箱,收到一封来自沈知遥的邮件,只有一个音频附件,标题是:《给Luna的第三支歌》。
点击播放。
吉他的扫弦声响起,接着是一个沧桑却温暖的男声:
>“你说你是梦可你的歌声比现实更真若这世界容不下纯粹那就让我们造一片星空……”
陈砚舟闭上眼,任雨水敲打玻璃。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天火不会善罢甘休,资本仍会反扑,舆论也可能再度翻转。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质疑、抹黑、甚至是人身威胁。
但他也清楚,有些东西已经无法逆转。
当千万普通人开始相信??哪怕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只要有一颗想唱歌的心,就能被世界听见。
那么,“明星”的定义,就已经被改写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伸手触碰冰凉的玻璃。
远处,一座新建的文化中心灯火通明,外墙巨幕正循环播放Luna的MV。一个小女孩站在广场中央,仰头跟着哼唱,声音稚嫩却不怯懦。
陈砚舟嘴角微扬。
他掏出手机,编辑一条信息,发送给林晚秋:
【准备启动“声骸计划”第三阶段。
目标:一百位被遗忘的创作者。
手段:全民共建。
口号:没钱怎么当明星?
答案:现在,轮到我们说了算。】
雨停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
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