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六十章 九重门(第2页)

第二百六十章 九重门(第2页)

>更不该教女人读书。

>平衡已被打破。

>昆仑之门,即将开启。”

她凝视良久,轻轻吹熄烛火,在黑暗中低语:“平衡从来不是静止不动。春天来了,冬天就必须退场。谁挡,谁就是逆天而行。”

数日后,长安宫中,刘进接到一份密奏??出自洛阳律法院年轻法官之手。

“臣查十年前阿房地宫崩塌案卷,发现一处疑点:当时上报‘全体殉葬者焚化无存’,但尸检记录中提及‘部分骨殖呈绿色结晶状’,此类现象仅见于长期接触水银之人。而据幸存工匠回忆,李广逸晚年闭关之地,四周墙壁皆涂厚汞膏,以防刺客接近。”

刘进眼神骤冷。

“你是说……他根本没死?只是用假死脱身?”

“臣不敢断言,但有一条线索尚未追查。”青年顿了顿,“当年负责清理地宫的‘净秽营’三百人,三个月后全部调往岭南戍边,途中遭遇山洪,尽数覆没。唯有一名文书逃出生天,后隐居巴郡深山,自称‘知真相者必遭天谴’,终身未娶,亦不与外人往来。”

“他还活着吗?”

“去年冬,有人见他在巫山采药。”

刘进当即密令霍禹率精骑前往搜寻。同时,他命人取出尘封已久的“阿房秘档”,一页页翻阅那些泛黄的竹简。其中一段引起了他的注意:

>“天网九变,终归无形。

>影卫可灭,信念难绝。

>若主身陨,传灯者继。

>灯在人在,灯熄人亡。”

他猛地合上简册,低声自语:“李广逸不需要复活……他已经找到了替身。”

就在这时,南方再次传来异动。

赵氏祖祠原址,红莲虽灭,却在池底催生出一片晶莹剔透的水晶菇林,夜晚自发微光,形如手掌伸向天空。更有樵夫声称夜半听见诵经声,内容竟是《明政谣》倒念!

刘进第三次南巡。

当他踏入遗址时,青鸾已在等候。她手中捧着一块刚从地下挖出的玉片,上面刻着半个符印??与弗陵遗物完全吻合。

“这不是巧合。”她说,“有人在模仿你父亲的痕迹,一步步引导你回到这里。他们在重现历史,想让你走上同样的道路??镇压、封印、牺牲。”

刘进望着那片发光的菇林,忽然笑了:“可我不是他。我不需要靠毁灭来证明清醒。”

他转身对随行科学家道:“取样带回长安,研究其发光机制。若可用于夜间照明,便是一项惠民之术。至于诵经声……派人埋伏监听,抓到源头,送去村塾读书半年。”

众人愕然,旋即大悟。

真正的破妄,不是摧毁一切诡异,而是将其纳入理解的范畴。

一个月后,净秽营幸存文书被捕获。起初他拒不吐实,直到刘进亲自接见,递给他一杯温酒。

老人泪流满面,终于开口:“李广逸确实未死。地宫崩塌前夜,他换上了替身的衣服,自己藏入夹墙密道。我们奉命焚烧尸体时,看到的其实是七个与他身形相似的死囚。后来他借汞毒伪装尸变,制造‘灰飞烟灭’假象。真正的他,由亲信护送,经蜀道入滇,最后消失在哀牢山深处……”

“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二十年后,当明政昌盛之时,便是人心最脆弱之际。那时人们会厌倦真理,渴望奇迹。我要让他们再次跪下。’”

刘进静静听完,良久方道:“他错了。人不会厌倦真相,只会厌倦被欺骗太久。只要我们始终说实话,哪怕声音微弱,也终会被听见。”

他下令赦免老人,赐田养老。同时在全国张贴《求真榜》,公开李广逸诈死真相,并附上所有证据链条。

民间震动,但并未恐慌。相反,许多地方自发组织“思辨会”,讨论如何识别谎言、防范精神控制。甚至有孩童作诗曰:

>“从前怕鬼火,说是狐狸精。

>如今学格致,方知是磷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