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寒冬,北方大雪封山。一户人家的孩子病重,郎中无法进村。母亲翻出旧课本,照着上面的药方,用炭条在墙上写字,请邻村识字的老秀才隔着山坡喊话校对。最终配药成功,救回性命。
事后,村民将那堵墙完整拆下,送到启知楼收藏。墙上除了药方,还多了一行小字:
>“谢谢老师,我学会救人了。”
又有一年,南方洪灾,堤坝将溃。一群少年自发组织巡河,每人手持一盏灯笼,上面写着不同的警示语:“此处危险”“水位上涨”“速报官府”。他们沿岸奔跑,光点连成一条蜿蜒的文字长城,及时唤起警觉,避免溃堤。
灾后,这些灯笼被制成壁画,悬于六楼老兵抄经堂旁。题名曰:
>**少年执灯记**
而启知楼本身,也在悄然变化。
第七层不再只是铅笔发光,而是逐渐长出了枝桠般的结构,如同一棵倒生的树,根须向上伸展,吸纳月光星辰。有人说,那是林小凡的愿力仍在生长;也有人说,那是文明本身在进化??从被动守护,到主动蔓延。
直到某一夜,一位旅人路过北邙山,见山顶有光。
他攀上去,发现竟是启知楼不知何时移位至此,静静矗立在昔日焚书台旧址之上。楼门敞开,内无一人,唯有中央石碑熠熠生辉,上面多了一行新刻的小字,笔迹稚嫩,却坚定无比:
>“我也能写字了。”
旅人怔住。他想起幼时父亲被打断手骨,只为写了一页《孟子》;想起妹妹因读私塾被逐出家门,最终投井自尽。他颤抖着掏出随身小刀,在碑侧补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更多人来了。他们带着孩子的作业、老人的遗书、恋人的信笺,纷纷留下印记。
渐渐地,整座山变成了碑林。
朝廷派人查看,欲下令拆除。带队官员刚踏上山路,忽然脚下一滑,摔入雪坑。他在昏迷中梦见无数孩童围着他,每人递来一张作业纸,上面全是同一个问题:
>“你小时候,有没有人教你写字?”
醒来后,他辞官归隐,回到故乡小镇,开了间免费学堂。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只答:“我欠这个世界一句‘对不起’。”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
千年之后,世人早已忘记王朝更替,却不曾遗忘启知楼。
它已不在人间任何一地,而是成为传说中的“文枢”,据说藏于云海深处,唯有真心求学者方可得见。有人说,楼中有位无面之人,终日书写,笔不停歇;还有人说,那支铅笔早已化作银河一隅,照亮所有黑暗角落。
而在偏远山村,仍有老人教孙儿写字。
烛光摇曳,孩子歪歪扭扭写下“人”字。
老人摸着他的头,轻声道:“这个字,是我们祖先用命换来的。”
窗外,风掠过竹林,沙沙作响。
仿佛有人在低语,又像笔尖划过纸面。
那是永不熄灭的声音??
是千万凡人,用一支铅笔,对抗永恒愚昧的回响。
是俗世中最平凡的修行,
也是天地间最高贵的仙道。
他们不曾飞升,却早已超脱;
他们未曾成神,却已永生。
因为他们写下了一个字,
然后,教会了别人怎么写。
而这,就是**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