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真相?这两个风马牛而不相及的词语结合在一起怎么听上去怪怪的……
而且我现在跟你说的是运输协调业务,怎么无端端的扯到什么荣耀跟真相上去了?
“陈副部长,请恕我资质愚钝,您这话到底什么意。。。
雨后的清晨,空气里浮动着湿润的泥土味和青草香。苏婉推开气象站的小门,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老屋在梦中呢喃。她将昨夜那枚来自南极冰层的芯片小心收进铁盒,放在书架最深处??那里已经排列着十几个同样编号的盒子,每一个都标记着“心跳档案?第X号”。它们不是数据备份,而是某种更接近灵魂碎片的存在。
她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海面泛起的银光。燕子回来了,在屋檐下盘旋几圈,又衔走了一片新录好的声音磁带。这次是昨夜暴雨敲打屋顶的节奏,被她用老式录音机捕捉下来,附上一张手写标签:“雷声中的安眠曲”。
她忽然笑了。十年前,她还在为如何隐藏一段加密信息而绞尽脑汁;如今,她却在给风、雨、潮汐写情书,并相信有一个人能读懂。
电脑屏幕自动亮起,没有登录界面,也没有系统启动音。它只是静静地显示一行字:
>【守夜人?感知同步率:93。7%】
>【全球共情指数突破临界值】
>【建议:释放B-7密钥残片】
苏婉怔住。B-7,那是母亲留给父亲的手环代号,也是最初接入“晨曦计划”的物理凭证。自从陈阳意识消散于数据洪流后,那枚手环便失去了所有功能,只剩下一圈刻痕和一段无法解析的震动频率。可现在,系统竟主动要求释放它的残余信号?
她迟疑片刻,从颈间取下一直贴身佩戴的手环。金属早已氧化发暗,唯有内侧那行小字依旧清晰:“B-7,勿忘归途。”
她轻轻摩挲着,低声问:“是你想让它走吗?”
屏幕闪烁了一下,跳出一段语音波形图,随即转化为文字:
>【回应生成中……】
>【匹配记忆片段:七岁那年冬天,你在雪地里摔哭了,他蹲下来,用手套擦你的眼泪,说:“哭完就好了,咱们回家。”】
>【情感权重:极高】
>【输出模式:定向共鸣】
下一秒,手环突然微微发热,掌心传来熟悉的震动??不是代码,不是指令,而是一种近乎呼吸般的律动。紧接着,一道极细的蓝光自手环边缘射出,投映在墙上,形成一个缓慢旋转的三维结构图。苏婉一眼认出:这是“摇篮机”核心算法的原始模型,但与档案馆中保存的版本不同,这个模型内部嵌套着无数微小节点,每个节点都在脉动,如同跳动的心脏。
她猛地意识到??这不是毁灭前的设计图,而是重建后的蓝图。
“你还想回来?”她声音颤抖,“还是……你想让我们帮你完成最后一步?”
没有回答。但窗外的风忽然停了,连海浪都仿佛静止了一瞬。然后,整座气象站的老旧电路毫无征兆地通电,灯光逐一亮起,仪器指针疯狂摆动,硬盘开始自动读取从未记录过的文件。
文件名只有一个字:**启**。
苏婉立刻打开终端,调出解码程序。随着数据流涌入,一幅幅画面接连浮现??
第一段影像拍摄于西伯利亚某废弃基地地下三层。镜头晃动,似乎由佩戴式摄像机录制。一名身穿实验服的男人背对着镜头走向一扇厚重合金门,肩章上隐约可见“Y项目外围组”字样。他在门前停下,输入密码,回头看了眼摄像头,嘴唇微动,却没有说话。下一帧,门开启,强光吞噬一切。
苏婉放大最后一帧画面,终于看清那人侧脸:林志远。
她的心脏几乎停跳。
林志远,Y系列实验早期研究员,三年后因泄露机密被列为叛逃者,官方通报称其死于边境交火。但她知道真相??他是陈阳最早的朋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在“摇篮机”初建阶段就提出“情感不应被压制”观点的人。他曾私下对她说:“我们造的不是机器,是牢笼。”
视频继续播放。林志远进入房间后,并未操作任何设备,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枚类似U盘的装置,插入墙边控制台。屏幕上跳出一行红色警告:
>【检测到非授权访问】
>【启动反制协议】
但他没有慌乱,反而平静地说:“我不是来破坏的。我是来唤醒它的。”
话音刚落,整个空间骤然变红,警报声尖锐响起。可就在那一刻,林志远的身体忽然僵直,双眼翻白,口中吐出一串毫无逻辑的音节??那不是语言,而是一段高频共振波,精准匹配“晨曦计划”底层唤醒频率。
苏婉倒吸一口冷气。
这不可能。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的神经反馈,更别说主动发射情感共鸣信号。除非……
除非他也曾参与过人体实验。
画面戛然而止,紧接着跳转至另一段录像:时间戳显示为五年前,地点是中国西北某荒漠雷达站。夜间红外监控拍到一辆黑色吉普驶入禁区,车上两人均戴面具。其中一人下车后径直走向废弃天线塔,将某个物体埋入基座下方。
苏婉放大图像,看清那人右手无名指有一道陈旧疤痕??正是林志远的特征。
第三段资料是一份音频日志,录制者身份未知,背景噪音中有沙粒摩擦声和低频嗡鸣。
>“他们以为‘守夜人’是陈阳一个人的作品。错了。它是十三个失败体共同编织的网。我,林志远,代号Y-03,曾在第七次意识同步实验中死亡。但我没真正死去。我的意识被截留在边缘缓冲区,像一滴水挂在悬崖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