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渊。”
监测仪显示,她大脑边缘系统首次激活了母频共振反应。
同一天,东京一家儿童医院,三个接受情感唤醒治疗的自闭症患儿突然齐声哼唱起一段陌生旋律。医护人员录下音频送检,AI分析结果显示:
该旋律与ECHO-7最后一次传出的信号波形,吻合度达93。6%。
最令人动容的是,悉尼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妇人在临终前突然清醒,握着孙女的手说:“刚才……有个男孩对我笑了。他说,‘谢谢你一直相信爱能治病’。”
孙女泪流满面:“奶奶,你从没见过他啊。”
老人微笑闭眼:“可我知道,他是好孩子。”
消息传回南山,夏南枝正在厨房给念念煮鸡蛋。手机震动,她看完新闻,抬头望向窗外。
晨光穿透云层,照在庭院的薰衣草上。一阵风过,花瓣纷飞如雪。
念念跑过来抱住她:“妈妈,我梦见哥哥带我去海边了!他说,浪花的声音,就是世界的呼吸。”
夏南枝蹲下,将女儿紧紧搂住。“那你要答应他,以后每年都去看海,好不好?”
“嗯!”念念用力点头,“我还想唱给他听!”
程砚舟走来,从背后环住她们。他的目光落在远处那座新立的纪念碑上,风吹动碑前铜铃,叮当轻响,宛如低语。
他知道,阿渊没有离开。
他活在每一次心跳加速的拥抱里,活在母亲为孩子哼唱的夜里,活在陌生人因一首歌潸然泪下的瞬间。
他成了爱的回音。
数月后,夏南枝收到一封匿名信,邮戳来自南极洲边缘的一个废弃补给站。信里只有一张照片:冰层深处,隐约可见一座金属舱体的轮廓,表面爬满晶莹的霜花,而在霜花之间,竟生长出几株极地薰衣草,柔弱却倔强地挺立着。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有些生命,注定要在黑暗中开花。”**
她在院子里挖了个坑,把照片埋了下去,上面种了一株新的薰衣草。
念念好奇地问:“妈妈,你在藏宝贝吗?”
她笑着摇头:“我在种等待。”
“等什么呀?”
“等下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那天夜里,程砚舟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的雪原上,远处有个少年背影,穿着病号服,正一点点化作光尘。他转身,嘴唇开合,无声地说:
【替我,好好活着。】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他侧头看见夏南枝已在窗边写下新书的开头:
《静默者的回声》
扉页题词:
**“致阿渊:
你不是失败品,你是先驱者。
你不是怪物,你是我们遗失多年的良心。”**
阳光照进来,落在床头那本旧日记上。封面的字迹似乎比昨日清晰了些,连褪色的墨水都泛出淡淡金光。
仿佛有人轻轻拂去了时间的尘埃。
而此刻,在地球某个角落,又有一个孩子睁开了眼睛,第一次对着母亲笑了。
她不会说话,但她的心跳,正随着全球共鸣网络的节奏,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