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56章 大封开国功臣(第3页)

第556章 大封开国功臣(第3页)

还有徐州芝麻李所部的毛贵,封宋国公。

在这些外部势力归附的將领当中,不能只有刘福通一个国公,不然这些將领容易抱团,给芝麻李势力的毛贵也封个国公,就能分化他们,方便鲁锦控制。

再说徐州芝麻李所部,在反元,抵抗元军这方面的功劳也不小,这个国公也是他们应得的。

最后还有水师的白广泰,封蘄国公。

虽然在圣武军中,三个水师团一直都只是担任辅助角色,但白广泰的水师一团功劳尤其突出,尤其是长江口的崇明沙一役,击败了方国珍的庞大水师,掩护了杨璟东征战役的侧翼,在后方空虚之时,有力的保卫了南京中央。

还间接造成了方国珍的暗中归附,以及缴获170余条海船,为圣武军海军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之后更是辅助第三方面军打完了山东战役,以及后来的北伐战役辽东部分,大明建立之后,从江南海运军粮供给辽东,也都是白广泰在做,没有功劳有苦劳,特封为蘄国公!

蘄是白广泰的老家,他籍贯是蘄春人。

最后还有文官封国公者,一共只有三人。

文相李善长,还是和原歷史一样,筹备粮餉有功,封韩国公。

武相冯国用,协助鲁锦管理军队有功,主要是扩军、练兵方面,为圣武军中后期的快速爆兵有突出贡献,封兴国公。

总参谋部包毓,执掌情报局细作有功,封信国公。

以上,活著受封国公者一共25人,其他就都是些侯爵,伯爵这样子,比如目前还是军长的徐达,因为资歷浅,职位也不是特別高,这次只封了一个九江侯。

还有同为军长的邓顺兴,邓愈他爹,同样因为资歷浅,战功少,这次只封了一个南雄侯,而职位还在他之下的胡大海,甚至只封了个伯。

圣武军全军一共11个集团军,22个军,44个师,还有一些骑兵师,禁卫师之类的,加起来一共五十多个师。

除了那20多个国公外,这次册封的侯爵也有二十余人,伯爵近四十人,其中不仅有武將,还有夏煜、詹鼎这样的军师参谋,这两人都获封伯爵,江寧伯夏煜,寧海伯詹鼎。

以及负责打造装备的元帅府营造司掌司许济川,这傢伙三年之內建起了三座铁厂,给全军打造了多少兵器甲冑,火枪火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鲁锦也许诺过,只要他把后勤搞好,一定少不了他的爵位,这次直接封了个铁官侯。

另外,鲁锦这次大封开国功臣,还有个和以往朝代不同的地方,以往的朝代封爵位,往往还顺带有食邑多少户,这个食邑根据不同朝代,有实封有虚封。

然而鲁锦这次並没有封食邑,而是直接赏钱,反正这次汪大渊弄回来的金银够多,今后还有源源不断的金银运回来,那不如乾脆赏金银。

於是最后制定出赏赐標准,公爵每人一万两白银,五个方面军司令,还有李善长、冯国用,这七个人额外再多加一千两黄金。

侯爵每人八千到五千两白银不等,视功劳而定,伯爵每人一千到三千两白银,全加起来总共也用不了一百万两,很划算。

这次赏赐为一次性奖赏,並不是今后的常態,主要用来奖励给他们,拿来改善一下生活,鲁锦这个皇帝並不小气,黄金白银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还是很值钱的,购买力並不低,一万到几千两的银子,足够改善生活了。

现在给足了赏赐,以后要是再作奸犯科,欺压百姓,就別怪他这个皇帝不讲情面!

另外还有海外赐田,就像朱重八在北海道的三千亩赐田一样,这个以后再说,目前大明掌控的海外土地还太少,晚些时间再分也不迟,这种实封的低税赐田,可比虚封的食邑实惠多了。

哪怕他们自己不愿移民海外,派个管家什么的去经营海外庄园,也比吃食邑俸禄更划算。

()

这次大封开国功臣,鲁锦是直接按照职位等级册封的,方面军司令,集团军总兵一律封国公,这样的话,就是十一名国公。

但其实按照鲁锦原本的打算,他是准备给几个方面军司令封郡王的,不过鲁锦之前也跟朱亮祖说过,想封郡王可以,但是得把兵权交出来,什么时候他们不再带兵,回京城养老了,自己就什么时候给他们封郡王,因此这次他们五个司令也只封了国公。

不过即便如此,国公与国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这从几人的封號中就能看出来。

比如五个方面军司令,廖永安封楚国公,朱亮祖是齐国公,杨璟是吴国公,俞廷玉是郑国公,常遇春是湘国公,这些封號即是各个方面军主要的作战区域,廖永安的第一方面军主要功劳就是打下江西、湖北、荆襄等地,这里都是以前楚国的地盘,因此封楚国公。

同时廖永安还是真正的巢湖元老,又是巢湖元老当中,最早表態全力支持鲁锦上位的,没有他的支持,鲁锦当初连巢湖水师都不一定能抓得住。

鲁锦当皇帝之前就自封楚王,现在又专门给廖永安封了个楚国公,便有认定其为第一功臣的意思。

再比如,杨璟的第三方面军主攻江浙,因此封吴国公;朱亮祖的第二方面军主攻淮北、山东、河北,故而封齐国公;俞廷玉的第四方面军主攻河南、陕西,因此封郑国公;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主攻皖南、赣南、湖南,故而封湘国公。

而且这些封號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即便在国公封號里,也属於比较高的那种。

相比之下,几个集团军总兵,繆大亨封了个鄂国公,主攻湖北荆襄和四川;廖永忠作为朱亮祖的副手,封了个鲁国公;俞通海北伐时主攻塞北的漠南地区,封了个代国公;华高主攻中原和陕西,封了个梁国公;冯胜主攻淮北、山东、河北,封了个卫国公。

这几个封號,就全是春秋时小一些的国家。

另外还有廖永坚,这傢伙当过第十集团军的总兵,但他的军事才能,在诸將里並不出眾,纯粹是资歷太老了,想压也压不住,而且他最早是水师將领出身。

现在大封开国功臣之后,廖氏三兄弟一门三国公,显得有点过於离谱了,但是他们的功劳都在那摆著,又是元从之臣,不封又不行,於是鲁锦就给廖永坚封了个瀛国公,这不是春秋时的国家名,算是个雅號吧。

同时鲁锦还准备將他调离陆军主力野战部队,廖永坚有大將军衔,又是水师將领出身,乾脆把他调到海军去,做海军总司令,以此打压拆分廖氏三兄弟在陆军中的权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