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要出去一趟,府中都已经习惯了,他常年就是不着家的。
尤其这次要去的是汾州,离太原很近,不过是一天的马程。
当天夜里,陈绍特意来到环环房中,发现折氏也在。
他嘘寒问暖了一番,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不能动了胎气。
种灵溪乖乖听着,怀孕之后,比以前倒是稳重了很多。
折氏也打趣道:“环环要当娘了,今后便不能再小孩子脾气。”
种灵溪和她坐在一起,挽着她的胳膊,一脸忧色地说道:“继母,我就怕到时候太疼。”
她心里有感而发,把以前的称呼都叫了出来,折凝香脸一红,但见她确实不是故意的,便安慰道:“不疼不疼,忍一忍就好了。”
陈绍静静地听着她们说话,倍觉温馨,本打算离开的,此时却舍不得走了。
“今晚都别走了,咱们一起睡在这里吧。”
环环娇憨地点了点头。
深夜,月明。
朗月清辉映照下,节帅府内宅,各个小院的烛光次第熄灭,沉寂在一片晦暗之中。
临窗大床上,折凝香和种灵溪并头躺在一处,睡觉不老实的环环,探出锦被的一截臂膀在夜色中显得分外白嫩。
曲折的碧纱橱后,可以听到外室丫鬟传来的轻微鼾声。
陈绍根本没睡着,轻轻给她盖好被子,心中想着眼前的局势。
靖康二年,可能会是最重要的一年,以前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驱逐鞑子。
如今,女真鞑子崛起的势头,被自己横腰拦住。
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行动呢?——
陈绍来到河东之后,极少离开太原。
此番出发去往汾州,一来这里和太原紧邻,不到一天就能到。
二来,汾州也着实太过重要了。
汾州位于汾河谷地,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麻织业也特别发达,以前每年都向大宋进贡麻织品15万多匹,居全国首位。
此地勾连河东,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采煤、冶炼也是中心。
陈绍此来,主要是为了劝农,其次是工院在此,也看一看如今的冶炼技术到了什么段位。
河东官员的替换,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走的基本都是愿意留下的。
要是以前,根本不可想象,因为在赵佶之前,大宋的官场是很规矩的。
这种破坏规矩的事,在赵佶一朝,频繁发生,大家都产生了一定的抗敏力。
自从他即位以来,各种荒唐举措层出不穷,先是元佑党人碑,然后让蔡京权倾天下,为他敛财。
宰相不能连任的规矩也被他打破,再然后王黼、童贯、李彦等幸进之辈权倾朝野。
可以说,从他真正掌握了皇权,大宋就没按照规则运转过。
如今报应来了,让陈绍实打实掌握了河东。
今日天气晴朗,是难得的艳阳天,汾州的士绅官员,全都在城外迎接。
这算得上近几年最大的出郊劝农活动了,来的人也足够有分量,不由得他们不激动。
士绅尤其是乡绅,最看重的是读书,第二就是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