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醒了。”她说。
王东递给她一杯热茶,“可你说过,不能让他们自由行动。万一有人趁机传播共鸣呢?”
“那就给他们自由,但加上锁链。”沈知意接过茶,却没有喝,“宣布‘归途法案’:任何觉醒者若自愿苏醒,可进入缓冲区生活,接受观察与对话训练。但他们不得接触公共通讯网络,不得靠近儿童,不得使用高频声波设备。”
“这听起来像监禁。”
“是保护。”她纠正道,“对他们,也对所有人。我们不能因为恐惧就杀死希望,也不能因为怜悯就放任危险。”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徐兵从境外情报站发来加密信息:欧洲某秘密实验室近期频繁挖掘二战时期的冷冻大脑,疑似试图复活早期共感技术;北美多个城市出现集体梦境报告,梦中皆有一座银色钟楼,门口站着穿红裙的小女孩。
“他们在模仿你。”赵砚舟说,“有些人已经开始崇拜你,称你为‘守门人’。”
“那就告诉他们,我不需要信徒。”沈知意冷冷道,“我只需要见证者。每一个记得我说过‘不’的人,都是防线的一部分。”
那天夜里,她再度进入冥想状态。
森林依旧,但树木更加繁茂,枝叶间悬挂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萤火虫。小女孩坐在树顶荡秋千,脚踝上系着一根蓝线,另一端连向沈知意的手腕。
“你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沈知意问。
小女孩停下动作,歪头看她:“你会带我去?”
“不会。”沈知意摇头,“但我可以让你‘知道’它。我会把每一天的日出、雨滴落在皮肤上的感觉、陌生人微笑的样子,全都讲给你听。你可以选择是否向往,但不能强行走进。”
小女孩眨了眨眼:“那你先说说,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是泥泞。”沈知意笑,“也是春天。”
小女孩咯咯笑了起来,笑声惊起一群光羽鸟,振翅飞向天际。
现实世界中,北极圈内的冰川监测站捕捉到一段异常音频??持续七分钟的童谣哼唱,旋律简单,却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产生了短暂的共情感应。幸运的是,反共鸣屏障及时启动,干扰了信号扩散。
分析结果显示,这段声音的声纹特征与沈知意完全无关,但却带有明显的“拟态倾向”??仿佛某个存在正在学习如何像人类一样表达情绪。
赵砚舟看着报告,久久不语。
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了对抗与征服。现在进行的是文明层面的博弈:一方试图用绝对理解消除隔阂,另一方则坚持保留误解的权利。
半年后,第一个缓冲区正式启用。
位于西伯利亚冻原深处,代号“回音谷”。十二名自愿登记的觉醒者入住,每人配备两名心理引导员和一套独立的信息过滤系统。他们可以读书、绘画、交谈,甚至通过加密频道收看新闻,但所有输出内容都需经过三重审核。
沈知意亲自前往视察。
当她拄着拐杖走入园区时,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静静注视着她。
一名年轻女子走上前,声音微颤:“你是……沈知意?”
“是我。”
“我能……抱你一下吗?”
沈知意迟疑片刻,点头。
女子紧紧抱住她,泪水滑落:“谢谢你没让我们死。也没让我们变成怪物。”
沈知意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你们从来都不是。”
当晚,她在园区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真正的力量,不是让人服从,而是让迷失者敢于说出‘我不知道该往哪走’。”**
回到基地后,她收到一条来自南极的自动警报。
钟楼遗址上方的磁场出现了周期性波动,规律恰好与地球自转轴倾角变化吻合。更惊人的是,每当极光强度达到峰值时,附近冰层会短暂浮现一行文字,用的是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字体,但所有见到它的人都能“读懂”其含义:
**“我在等你说话。”**
王东看着照片,低声问:“你觉得……她真的学会了等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