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写一封信,告诉我他们最想让大人们听到的一句话。我只负责朗读。”
三天后,在北京会议中心巨大的报告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大屏幕上没有PPT,没有数据图表,只有一行朴素黑体字:
**“请听孩子说。”**
杨蜜走上台,手中拿着一叠信纸。她未加修饰,逐字朗读:
“叔叔阿姨们,你们开会总说‘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可你们有没有问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要的不是新书包,不是奖学金,是我爸过年能回家,能抱着我说一声‘辛苦了’。”??云南?小宇
“我知道妈妈在外面很苦,所以我不敢哭。但我好想让她听听我的咳嗽声,这样她才知道我真的生病了,不是骗她回来。”??贵州?阿梅
“老师说录音机能保存一百年。那我把对奶奶的想念录进去,一百年后有人听到,会不会替我去看看她坟前的花开了没有?”??湖南?丽娟
“我不是没人要的孩子。我只是……太害怕说出口,怕说了也没人听。”??甘肃?强子
最后一封信,是朵朵写的:
“亲爱的全世界大人:
以前我以为爸爸不爱我,是因为我不够乖。后来我才明白,是他不知道该怎么爱。但现在我们都学会了。我们用呼吸声做密码,用心跳当钥匙,打开了彼此的心门。
所以,请你们也试试看吧。
哪怕一句话,一个名字,一次轻轻的‘我在’。
这比什么都重要。”
全场静默良久,随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一位白发苍苍的心理学泰斗起身发言:“我们研究儿童心理几十年,写了无数论文,提了无数对策。可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承认他们有话要说。而我们,长久以来,根本没给他们麦克风。”
会议结束后,多家媒体围堵采访,追问她下一步计划。
她只答了一句:“回到起点。”
一周后,杨蜜再次出现在新化县小学的操场上。春天来了,野花悄然绽放。孩子们围着她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新录音作品。
“杨老师!我录了雷声!”
“我录了鸡打鸣!”
“我录了弟弟放屁的声音,超响!”
她笑着一一聆听,忽然发现教室门口站着一位陌生女人,怀里抱着个小婴儿,眼神怯怯地望着她。
“你是……?”她走近询问。
女人哽咽着说:“我是小宇的妈妈。我在广东电子厂干了八年,昨天辞职回来了。我儿子录的那封信,你们传给我听的……他说‘你不打电话是不是因为不爱我’……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我才发现,我不是在为他拼命挣钱,是在把自己从他的生命里赶出去。”
她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孩子:“这是我刚生下的女儿。我想让她的人生开头就不一样。她要学会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再见’,而是‘妈妈,我爱你’。”
杨蜜轻轻抱了抱她:“欢迎回家。”
那天傍晚,她们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声音采集活动??主题是“归来”。
每一位返乡家长都面对麦克风,说出第一句想对孩子说的话。
一位父亲红着眼眶:“儿子,对不起,我把最好的年纪都给了工地,却忘了你正在长大。”
一位母亲颤抖着声音:“丫头,妈回来了。以后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
最令人动容的是朵朵的父亲,他捧着一张CD走上来:“这是我和朵朵昨晚一起录的呼吸声合集。从前我怕听见她的声音会心软,现在我怕听不够。”
活动结束时,天空飘起细雨。杨蜜站在屋檐下,看着孩子们撑起彩色雨伞跑向食堂,笑声穿透雨幕。
她打开手机,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听见计划?云端档案馆】
>您提交的第328所学校已完成认证。
>全国累计收录儿童声音样本:197,643条
>成功促成家庭情感连接案例:2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