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四百八十二章 吐蕃灭国(第1页)

第四百八十二章 吐蕃灭国(第1页)

赤都松赞着实小瞧了大唐的将士。

即便是短兵相接,这些大唐将士凭借手中的刺刀,也并不比吐蕃将士差多少。

锋利的刺刀带着凛冽的寒气,向着吐蕃将士的面门、脖颈以及胸前刺去,这些吐蕃将士完全不是对。。。

雪落无声,晨雾如纱。归义坊的炊烟依旧升起,但这一次,炊烟里多了一缕檀香的气息。百姓们自发在太平书院前摆起供桌,点上酥油灯,纸钱随风飘舞,化作灰烬飞向天际。阿吉跪在画像前,双手捧着一卷旧书??那是太平生前批注过的《贞观政要》,边角磨损,字迹密布眉批,仿佛她从未离去。

金城公主抱着新生的小女儿站在廊下,望着儿子背影,眼中含泪。雍措轻轻为她披上狐裘:“他像你,也像他父亲,可最像的,还是那位姑母。”金城公主点头,低声道:“她教会了我们如何不靠仇恨活着。”

春雷初动时,第一封来自西域的奏报送抵逻些。大食使节团越过葱岭,携橄榄枝而来,愿与吐蕃重开商路,并请求派遣学子来太平书院学习律法与机关之术。阿扎巴阅后冷笑:“昔日刀兵相见,今日却想学我们的道?”我坐在主位上,只是淡淡道:“让他们来。知识若只藏于高墙之内,便成了权贵的奴仆;唯有散入民间,才能成为照亮黑暗的火把。”

赤玛伦此时已年过六旬,白发如雪,仍每日巡视赈灾司账册,一丝不苟。她听闻此事,只说了一句:“太平若在,定会开门迎客。”于是诏令颁下:凡外国学子,皆可入太平书院旁听三年,不限国籍,不收束?。唯一条件是??学成之后,须将所学带回本国,造福一方。

消息传开,长安震动。有御史弹劾我“纵夷乱华”,更有宗室贵族讥讽吐蕃竟敢以女子所创之学自居正统。然而唐帝李隆基却亲笔批复:“太平之志,在天下苍生。朕虽未能尽用其才,然心向往之。”随即下令太常寺整理太平当年留下的机关图谱,并遣使送还吐蕃,附书曰:“此女曾救我大唐于危难,今其道昌盛于西陲,实乃华夏之光。”

这一年夏天,太平书院迎来第一批异国学子。除大食人外,还有波斯遗民、突厥少年、天竺僧侣,甚至一名倭国女官,自称读过太平手札十遍,愿终身研习“仁术”。她问阿吉:“你们为何称她为‘太平’?这名字听起来不像战士,倒像祈愿。”阿吉答:“因为她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和平。而和平,是最难征服的疆土。”

秋分那日,全国举行“追思大典”。我在宗庙焚香祷告,宣读《太平遗训录》??那是由裴元昭晚年口述、其孙整理而成的一部回忆集,收录了太平生前言行四十三则,每一条都直指治国根本:

>“民不信官,则法如枯草。”

>“宽恕不是软弱,而是给未来留一条路。”

>“真正的权力,不在杀伐决断,而在让最卑微的人也能抬头说话。”

>“教育若只为养士,便是枷锁;若为启蒙万民,才是翅膀。”

百姓跪听泣下,许多老人拉着孙儿的手说:“记住这个名字,她比赞普更值得敬仰。”

就在典礼结束当晚,我又梦见了她。

依旧是那座雪山之巅,她穿着素白衣裙,背对着我站着,手中握着一只木雕大鹏的线轴。风吹起她的长发,如同十年前那个雪夜。我想喊她,却发不出声音。她缓缓转身,脸上没有皱纹,也没有悲喜,只有一双清澈如湖水的眼睛。

“你做得很好。”她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可我还怕。”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怕有一天,一切又回到原点??贵族掌权,百姓沉默,孩子不再相信公正。”

她笑了,那一笑仿佛融化了千年冰雪。“只要有人记得,火就不会灭。你看那些读书的女孩,那些站起来说话的牧奴,那些愿意原谅敌人的战士……他们都是新的种子。”

“那你为什么不肯回来?”我哽咽。

“因为我已经回来了。”她指向山下灯火点点的归义坊,“每一盏灯,都是我的眼睛;每一个念着‘太平’二字的孩子,都是我的声音。”

话音未落,她身影渐淡,化作风中的细雪,融入夜空。我猛然惊醒,窗外月色正明,书房案头那本《遗训录》无风自动,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墨迹新鲜,似刚写下不久:

>“不必寻我,我从未离开。”

次日清晨,裴元昭之孙送来一封密函,说是祖父临终前嘱托,必须在我梦见过她之后方可开启。信中仅有一张泛黄纸片,绘着一幅简易地图,标注一处位于昆仑北麓的隐秘山谷,旁注八字:“机关残稿,待君启封。”

我凝视良久,唤来阿吉:“你可知姑母留下多少秘密?”

他摇头。

“也许一辈子都解不完。”我说,“但从今天起,你要亲自带队,去那里看看。带上工匠、学者、医者,还有……那位倭国女官。”

三月后,探险队归来。他们在冰川深处发现一座石窟,内藏数百卷竹简、铜匣与机械残件。其中最惊人者,是一具尚未完成的“飞天机”骨架??通体以轻铁铸成,翼展丈余,结构精妙,竟能借风力滑翔百步。更令人震撼的是,在主梁刻有一行小字:

>“赠予未来之子:愿你凌云之时,不忘俯身看人。”

与此同时,竹简中记载了一项名为“活字印书”的技术,配合特制松烟墨与棉麻纸,可批量复制典籍。另附《农政全书》残卷,详述水稻育秧、梯田修筑、粪肥使用之法,远超当时中原水平。还有一册《女子学堂章程》,明确提出“男女同教、才德并重、仕途开放”三大原则,并列出课程设置:算学、律法、医学、地理、器械制造。

我把这些成果尽数移交太平书院,命人连夜赶制活字模具。半年之内,《太平遗训录》《新律例》《耕织图说》等书印刷千册,分发至各县学堂。偏远村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课本,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逐字朗读:“人人皆可为贤,不分贵贱,不论男女。”

某夜,我独自走进书院藏书阁。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那幅画像上。我轻声问:“你现在满意了吗?”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案上一张纸被吹落。我拾起一看,竟是当年她在象雄神庙留下的第一幅画摹本。背面不知何时被人添了几笔小字,笔迹清瘦挺拔,正是她的风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