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岸第一剑(第2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岸第一剑(第2页)

赵承渊跌坐于地,手中日记几乎脱手。

谢无咎惊骇欲言,却被赵承渊抬手制止。

>“我不曾告诉你,是因为不愿你背负双重身份的枷锁。你是赵承渊,是我儿子,也是这个时代的王者。至于过去……让它埋进土里吧。

>可如今你既已放下皇位,或许也该知道全部真相。

>棺中玉簪,是你生母临终前所戴之物,她至死紧握不放。黄绢之上,写着前朝宗庙祭祀之礼,若你愿意,可择日秘密祭拜。”

>

>最后一句话,娘想说:

>我为你偷来一条命,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宽恕。

>??母字”

良久,赵承渊缓缓将玉簪贴于额头,闭目哽咽:“原来……我一直错怪了您。”

他原以为母亲临终那句话是在诅咒他,实则是保护他??唯有让他看似“已死”,才能让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敌人放松警惕。她以死换他生,以沉默护他行。

“所以皇后真正害怕的,不是九皇子查出七皇子被害的真相,而是前朝血脉觉醒?”谢无咎喃喃。

“不止。”赵承渊睁开眼,目光清明如洗,“她是怕一个不属于当今正统的人,竟能凭借德行与功业赢得天下人心。这才是对她信仰的最大颠覆。”

老主持轻叹:“阿弥陀佛,因果轮回,终有归处。”

赵承渊将日记小心收好,对着棺椁深深三拜。随后取出随身佩刀,割下一缕青丝,放入空棺之中:“从今往后,前朝赵昭衡之子,已随母妃葬于此塔之下。世间唯有赵承渊,慈恩寺畔一闲人耳。”

回返别苑途中,天色阴沉,乌云压顶。刚至院门,游璧策马飞驰而来,滚鞍下跪:“太上皇!江南急讯??那位盐商遗孀虽已被擒,但其府中婢女携幼童逃逸,日前在徽州现身,据查,那孩子眉眼酷似皇后年轻之时!”

赵承渊脚步一顿。

“更可怕的是,”游璧声音低沉,“那孩童今年正好十岁,生辰与已故七皇子完全相同。民间已有流言,称七皇子未死,藏身江南,将来必会归来清算诸王。”

谢无咎怒道:“荒谬!七皇子早已……”

“等等。”赵承渊抬手止住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你说她逃到了徽州?”

“正是绩溪县,靠近龙川古村。”

赵承渊嘴角竟浮现一抹笑意:“龙川……那是母妃出生的地方。”

当晚,渊庐书房烛火彻夜未熄。赵承渊提笔疾书,写下三道密令:其一,命锦衣卫封锁徽州全境,暗中搜寻那对主仆踪迹,但不得惊扰百姓;其二,调遣工部匠人秘密修缮龙川祖宅,按旧制恢复陈设,尤其要重建东厢书房??那是母亲幼时读书之处;其三,派遣两名精通医术的女官,伪装成游方郎中,务必找到那名孩童,为其诊脉验身,确认是否真有皇室血缘。

七日后,消息传回。

那孩童确系女子,容貌肖似皇后,但经查验,并非七皇子转世,而是皇后庶妹私生之女,自幼被寄养在外。所谓“七皇子重生”之说,纯属盐商家族为制造混乱散布的谣言。

赵承渊长舒一口气,却并未下令抓捕。反而批示:“赐田二十亩,银百两,准其安居龙川,永不受扰。”

谢无咎不解:“为何放过她们?她们可是皇后血脉。”

“正因为是血脉,才更要善待。”赵承渊望着窗外飘雪,“若我连一个无辜女孩都不容,岂非成了另一个皇后?”

他又道:“真正的胜利,不是斩草除根,而是让敌人再也找不到仇恨的土壤。”

春去秋来,又是一载冬至。

这一日,赵景珩亲赴西山,带来朝廷新政进展:均田限租令推行顺利,全国新开垦荒地六十余万亩,惠民仓储粮足以支撑三年大灾;科举殿试新增“实务策问”,专考地方治理之道,寒门学子录取比例首次超过世家子弟;更有奇事??北狄可汗竟遣其子前来求学,愿入国子监修习汉礼。

赵承渊听罢,只是微笑点头。

临别时,太子犹豫良久,终是问道:“父皇……不,太上皇,儿臣有一惑不解。您明明可以继续执掌天下,为何执意退隐?难道不怕我年轻识浅,误了社稷?”

赵承渊起身,携他步入庭院。梅树正开,白雪覆枝,暗香浮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