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为何我选在今日禅位?”
“因冬至阳生,万象更新?”
“不对。”他轻声道,“是因为这一天,阴阳交替,黑夜最长。我曾在那样的夜里走过太久,深知孤独与黑暗的力量。所以我必须在光明尚存之时离开,把太阳留给年轻人。”
他顿了顿,目光深远:“治国如养树。根深者不必常露于外,枝繁者方可遮荫四方。你在明处生长,我在暗处守望。这样,才是最好的安排。”
太子眼眶微红,叩首而拜。
待其离去,赵承渊独坐梅下,取出母亲遗留的黄绢,缓缓展开。上面记载着前朝祭文,字句庄重肃穆。他默默记下全文,而后将其投入炉火。
火焰升腾,照亮他平静的脸庞。
翌日清晨,他命人备马,独自前往玄冰台旧址。那里早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唯余断壁残垣。他在昔日囚禁自己的地牢门口盘膝而坐,从怀中取出一本新写的簿册??《悔录补遗》,乃周崇礼临刑前所著最后一章,详细记录了皇后如何操控户部、勾结外敌、甚至企图借安南叛军之力逼迫皇帝退位的全过程。
赵承渊一页页翻过,最终停在末尾一行小字:
>“吾一生罪孽深重,唯有一事无悔:那日七皇子问我为何给他喝药,我骗他说是太医开的方子。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开这剂毒药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座皇宫本身。”
他合上书册,仰望苍穹。
“是啊。”他低声说,“毒不在人,而在制度。所以我改东厂,立察院,削权贵,均田赋……就是要让这座宫墙,不再吞噬人性。”
风起,卷走一片落叶。
他起身离去,再未回头。
数月后,民间传出一首童谣,流传甚广:
>“九龙争鼎血成河,
>一朝风雨洗山河。
>不见龙袍金螭印,
>只闻慈恩诵经多。
>谁言帝王无情义?
>却把江山换黎歌。
>若问圣君何处觅?
>松涛深处是渊庐。”
每当听到此谣,赵承渊只是微笑,从不辩解。
直到某日黄昏,一位白发老僧造访渊庐,自称来自极西雪山古寺,带来一封信。信封无字,内中仅有一枚褪色布片,绣着半朵莲花??正是当年柳嬷嬷失踪前缝在衣襟里的标记。
老僧合十道:“施主可愿随贫僧走一趟?西域有座forgottentemple(遗忘之寺),藏着一段被抹去的历史??关于先帝登基之夜,究竟谁才是真正死去的人。”
赵承渊凝视布片良久,终于点头:“好。”
第二日破晓,他留下一封信予太子,仅八字:
>“我去寻最后的答案。”
然后,孤身随僧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尽头。
世人再不知其所踪。
唯有每年冬至,慈恩寺僧人都会在塔前点燃九盏长明灯,象征九位皇子的命运流转。而第九盏灯,永远最亮。